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鹦鹉(鸚鵡)yīng wǔ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鸚鵡,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鸚鵡四趾齐分。凡鸟下瞼眨上,独此鸟两瞼俱动,如人目。”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竹窗昼静,鸚鵡呼茶,香奩之福地也。”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殊姿 shū zī
(1).特异非凡的资质。 汉 应瑒 《慜骥赋》:“怀殊姿而困遇兮,愿远迹而自舒。”
(2).不同的姿态;与众不同的姿态。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殊姿各独立,清絶心有向。”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漢語大詞典》
(2).不同的姿态;与众不同的姿态。 唐 杜甫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诗:“殊姿各独立,清絶心有向。”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漢語大詞典》
致 ( 緻 ) zhì《國語辭典》
致 [ zhì ]
动- 给予。《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晋书·卷四三·山涛传》:「今致钱二十万、谷二百斛。」
- 达到。《庄子·外物》:「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
- 传达、表示。《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三国志·卷二四·魏书·崔林传》:「仗节统事,州邵莫不奉牋致敬。」
- 招引、延揽。《易经·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汉书·卷三九·萧何传》:「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
- 归还、退回。《公羊传·宣公元年》:「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
- 尽心、尽力。《论语·子张》:「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 推极、穷究。《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旨趣、意态。《魏书·卷九三·恩幸传·茹皓传》:「树草栽木,颇有野致。」
- 事物的道理。《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所以存亡殊致,始终不同。」
鸾皇(鸞皇)luán huáng
亦作“ 鸞凰 ”。
(1).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淑女。《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王逸 注:“鸞皇,俊鸟也。皇,雌凤也。以喻仁智之士。” 唐 韩愈 《苦寒》诗:“鸞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老夫人,你平日呵,本是个天上鸞凰,今日受此大难呵,反做了风中尘垢。” 徐嘉 《论诗绝句》之十六:“ 彭城 二老啸鸞凰,一闋勤王泪满觴。”
(2).鸾凰配对。比喻夫妻或情侣。 元 荆干臣 《醉花阴·闺情》套曲:“分鶯燕,拆鸞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明 高濂 《玉簪记·回观》:“因此上收入在云房,今日呵,那知道为你结鸞凰。”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 ——《漢語大詞典》
(1).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淑女。《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王逸 注:“鸞皇,俊鸟也。皇,雌凤也。以喻仁智之士。” 唐 韩愈 《苦寒》诗:“鸞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老夫人,你平日呵,本是个天上鸞凰,今日受此大难呵,反做了风中尘垢。” 徐嘉 《论诗绝句》之十六:“ 彭城 二老啸鸞凰,一闋勤王泪满觴。”
(2).鸾凰配对。比喻夫妻或情侣。 元 荆干臣 《醉花阴·闺情》套曲:“分鶯燕,拆鸞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明 高濂 《玉簪记·回观》:“因此上收入在云房,今日呵,那知道为你结鸞凰。”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比肩 bǐ jiān
(1).并肩。《淮南子·说山训》:“三人比肩,不能外出户。” 唐 白居易 《长相思》诗:“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清 吴蔚光 《西江月》词:“对面绣棚坐处,比肩鈿槛行时。”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
(2).并列,居同等地位。《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乃侥倖之徒,不足与比肩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沈佺期》:“语曰:‘ 苏 李 居前, 沉 宋 比肩。’”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盖余之志,欲入山穷居,专精思虑,以务比肩於古人。” 陈毅 《游桂林》诗:“ 西哈努克 亲王为我言,曾游世界诸名胜,无一可与 桂林 相比肩。”
(3).指地位同等之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建隆元年》:“朝廷大臣,皆我之比肩也。”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动扰黎民。”
(4).一个连接一个。形容众多。《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竝起。” 汉 王充 《论衡·效力》:“ 殷 周 之世,乱迹相属,亡祸比肩,岂其心不欲治乎?”《北齐书·恩倖传序》:“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至於 光武 之世,篤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九状》:“若以为非臣不可为,则方今辞臣满朝,英俊比肩,举而用之,无不称职。”
(5).即披肩。《元史·舆服志一》:“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原注:“俗称襻子答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