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

辛弃疾宋代〕《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潇湘桂岭洞庭青草紫盖西南

襟 jīn《國語辭典》

襟 [ jīn ]

  1. 衣服胸前钉纽扣的地方。如:「对襟」、「开襟」。《楚辞·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也作「衿」。
  2. 参见「[[连襟]]」条。
  3. 心胸、怀抱。如:「胸襟」。唐·陆龟蒙〈记事〉诗:「天高气味爽,野迥襟怀旷。」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潇湘(瀟湘)xiāo xiāng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漢語大詞典》
桂岭(桂岭)
唐 戴叔伦 送孙直游郴州 孤舟上水过湘沅,桂岭南枝花正繁。
唐 韩愈 送灵师 十月下桂岭,乘寒恣窥缘。
唐 李商隐 木兰 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
唐 许浑 冬日登越王台怀归 泷分桂岭鱼难过,瘴近衡峰雁却回。
唐 曹邺 成名后献恩门 一辞桂岭猿,九泣东门月。
元 揭傒斯 登祝融峰赠星上人 洞庭南,桂岭北,衡山连延潇湘黑。  ——《骈字类编》
带 ( 帶 ) dài
带 [ dài ]
  1. 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子。皮~。领~。一衣~水。
  2. 像带子的长条物:~钢。~鱼。声~。
  3. 车轮胎:车~。外~。
  4. 区域:地~。温~。
  5. 佩戴,披挂:~孝。~剑。
  6. 随身拿着:携~。~挈。~着钱。
  7. 捎,连着,顺便做:连~。~职。~累(lěi )(连累)。话中~刺。
  8. 含有,呈现:~电。~伤。
  9. 率领,引导:~领。~头。~动。以点~面。
  10. 女子阴道分泌的白色黏液:白~。
洞庭 dòng tíng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漢語大詞典》
青草 qīng cǎo
(1).青色的草。区别于“枯草”、“乾草”。《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 杜预 注:“在野则无蔬食之物。” 孔颖达 疏:“言在野无青草可食。” 闽 徐夤 《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诗:“八角红亭荫緑池,一朝青草盖遗基。”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小麦登场,玉米入市。蒜苗为菜,青草肥羊。” 老舍 《四世同堂》七杂税名五:“砖瓦的缝隙中长出细长的几根青草。”
(2). 南宋 目。 宋 叶适 《终论二》:“今既减经总制,罢和买、折帛、 蜀 之折估、青草,而内出二年之费以供餽四总领矣。”
(3).见“ 青草湖 ”。
(4).见“ 青草峒 ”。
(5).瘴气名。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青草黄茅万死乡,蝇头细字写巾箱。”参见“ 青草瘴 ”。  ——《漢語大詞典》
紫盖(紫蓋)zǐ gài
紫色车盖。帝王仪仗之一。借指帝王车驾。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陪龙驾於 伊 洛 ,侍紫盖於 咸阳 。”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紫盖忽临双鷁渡,翠华争拥六龙看。”  ——《漢語大詞典》
屹 yì《國語辭典》

屹 [ yì ]

  1. 高聳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山峙以紆鬱,隆崛岉乎青雲。」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詩:「二老長身屹兩峰,常撞大呂應黃鐘。」
  1. 特立不動、堅定不移的樣子。如:「屹立不搖」。《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屹然特立,的爾殊形。」
西南 xī nán
(1).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即八卦坤所指的方向。《国语·周语下》“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西南曰坤。” 宋 苏轼 《寄题梅宣义园亭》诗:“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2).我国地区名。通常指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西藏 等省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