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读 ( 讀 ) dú/dòu
读 [ dú ]
- 依照文字念:~数。~经。~书。宣~。朗~。范~。
- 看书,阅览:阅~。速~。默~。~者。
- 求学:走~。
- 字的念法:~音。~破。
- 旧指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
陆 ( 陸 ) lù
陆 [ lù ]
-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 随从的样子:~~续续。
-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 姓。
游咏(遊詠)yóu yǒng
游乐歌咏。 唐 李乂 《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 明 方孝孺 《全乐斋记》:“ 舜 之鼓琴, 颜子 之簞瓢, 曾晳 之游咏,会乎吾心者,如出於吾心也,况於君乎!” 清 张锡祚 《寒食日龙友于旦招集归愚书屋感旧述怀用昌黎寒日出游韵》:“忽逢朋辈遣长鬚,招我城南共游咏。” ——《漢語大詞典》
梅词(梅詞)méi cí
吟咏梅花的词。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三》:“﹝ 凌云翰 ﹞作梅词《霜天晓角》一百首,柳词《柳梢青》一百首,号梅柳争春,韵调俱美。” ——《漢語大詞典》
反 fǎn《國語辭典》
反 [ fǎn ]
动- 翻转。《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回来。《战国策·卫策》:「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通「返」。
- 归还、退还。《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通「返」。
- 背叛。《国语·周语下》:「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
- 类推。《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反省。《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 反切。如:「东,德红反。」
- 相反。《汉书·卷三五·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曰:『若状有反相。』」
- 反而。《诗经·邶风·谷风》:「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
反 [ fàn ]
- 参见「反反 」条。
反 [ fān ]
名- 翻案。如:「平反」。
其 qí/jī《國語辭典》
其 [ qí ]
代- 他、他们。用于第三人称。如:「听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孟子·万章上》:「亲之,欲其贵也。」唐·韩愈〈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他的、他们的。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亦不详其姓氏。」
- 这个、那样,表示指示。如:「查无其事」、「不厌其烦」。《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殆、大概,表示揣测。《礼记·檀弓上》:「吾今日其庶几乎?」唐·柳宗元〈封建论〉:「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 将,表示时间。《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管子·小匡》:「教训不善,政事其不治。」
- 岂、难道,表示反诘。《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可、应该,表示期望。《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战国策·魏策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若、如果,表示假设。《荀子·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之不近,庶人不服。」宋·苏轼〈留侯论〉:「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 还是、或是,表示选择。《庄子·养生主》:「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秦诚爱赵乎?其实憎齐乎?物之甚者,贤主察之,秦非爱赵而憎齐也。」
- 发语词,无义。《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其以沛为朕汤沐邑。」
- 然,语中助词。《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表示语气的加强。如:「尤其」、「极其」。
- 姓。如汉代有其石。
其 [ jì ]
助- 置于句中或句末。用于彼、何之后。《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赐!汝来何其晚也?」
其 [ jī ]
助- 置于语尾,表疑问的语气。《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三》:「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 人名用字。如汉代有郦食其(音ㄌㄧˋ ㄧˋ ㄐㄧ)。
意而 yì ér
(1).传说中的古代贤人。《庄子·大宗师》:“ 意而子 见 许由 。” 成玄英 疏:“ 意而 ,古之贤人。”
(2).燕子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引《元虚子·仙志》:“ 周穆王 迎 意而子 居灵卑之宫,访以至道,后欲以为司徒。 意而子 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空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 ——《漢語大詞典》
(2).燕子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引《元虚子·仙志》:“ 周穆王 迎 意而子 居灵卑之宫,访以至道,后欲以为司徒。 意而子 愀然不悦,奋身化作玄鸟,飞入空中,故后人呼玄鸟为意而。” ——《漢語大詞典》
用 yòng《國語辭典》
用 [ yòng ]
名- 功效。如:「功用」、「效用」、「作用」、「有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
- 钱财的花费。如:「家用」、「费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器物。如:「器用」。《国语·周语上》:「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 姓。如汉代有用虬。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任命。如:「任用」。《论语·阳货》:「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行使、施行。如:「运用」、「应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孟子·告子上》:「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进食、吃喝。如:「用餐」、「用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曰:『请用。』」
- 要、需要。如:「不用急」、「反正今天没课,你不用来。」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 表示行为的方式、凭借。相当于「以」。如:「用手蒙住眼睛。」《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 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唐·柳宗元〈梓人传〉:「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孙文〈心理建设自序〉:「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用能鼓励风潮,造成时势。」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