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马周辞阙丹心在,莱子趋庭綵服新。

谢晋明代〕《送监生马纯玉归省

五载编摩近紫宸,一朝归省出成均。马周辞阙丹心在,莱子趋庭綵服新。

山店酒香寒驻马,江亭月色暮留人。东风又绿瀛洲草,回首乡园总是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辞阙丹心莱子趋庭綵服

马 ( 馬 ) mǎ
马 [ mǎ ]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1.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2. 全部、整个。如:「周身」。
  1. 朝代名:➊ ​ 参见「周朝 」条。➋ ​ 参见「[[北周]]」条。➌ ​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 参见「[[后周]]」条。
  2.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3.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4.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5.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1.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2.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1.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辞阙(辭闕)cí quē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诗:“辞闕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
丹心 dān xīn
赤诚的心。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五一:“丹心失恩泽,重德丧所宜。”《晋书·王璿传》:“﹝臣﹞披布丹心,输写肝脑,欲竭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庶必扫除兇逆,清一宇宙。”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诗:“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 汉 旗。”  ——《漢語大詞典》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1.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1.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1.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2.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3.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1.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2. 姓。如晋代有在育。
莱子(萊子)lái zǐ
(1).即 老莱子 。 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老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前蜀 贯休 《寄王涤》诗:“唯思 莱子 来,衣拖五般色。”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 清 虞名 《指南公·举义》:“悲 温生 絶裾不犹,惭 莱子 承欢弗久。”参见“ 莱衣 ”。
(2).即耒子。古钱币名。 唐 李贺 《感春》诗:“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王琦 汇解引 吴正子 注:“‘莱子’当作‘耒子’。 宋废帝 景和 元年,铸二銖钱,文曰‘景和’。形式转细,无轮郭、不磨凿者,谓之‘耒子’。”  ——《漢語大詞典》
趋庭(趨庭)qū tíng
亦作“趍庭”。 《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漢語大詞典》
綵服
唐 苏颋 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自有长筵欢不极,还将綵服咏南陔。
唐 储光羲 奉酬张五丈垂赠 綵服去江汜,白云生大梁。
唐 萧颖士 送张翚下第归江东 俱飞仍失路,綵服迩清波。
唐 高适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綵服趋庭训,分交载酒过。
唐 杜甫 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 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闱趋。
唐 刘长卿 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 桃花照綵服,草色连青袍。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御题綵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骈字类编》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