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小 dà xiǎo
(1).大与小;大或小。《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审棺椁之薄厚,塋丘垄之大小。”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明 张居正 《遵谕自陈不职疏》:“然臣愚,窃以为官有崇卑,则称有难易;任有大小,则责有重轻。”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可见一种语言传布的区域的大小,和他感动力的大小,恰恰成了一个反比例。”
(2).指尊卑或长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后汉书·度尚传》:“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
(3).谓大小的程度。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
(4).偏指大或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 ——《漢語大詞典》
(2).指尊卑或长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后汉书·度尚传》:“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您一行家眷,须到三五十口,大小不教伤着一个。”
(3).谓大小的程度。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一折:“不想我夜作一梦,梦见斗来大小一块红光,从天降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 张大爷 道:‘你服长短倒对了,鞋子的大小对不对?’”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同志三》:“黑洞洞的,一点也看不见,四处一摸,有小半间房子大小。”
(4).偏指大或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这们大小,读了五六年书,一个送礼的贴子还叫个老子求面下情的央及人写。”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嚼碎狼牙,睁察大小。” 凌景埏 校注:“大小,本是对大小多少的估量之词,这里引申指一般情况。” ——《漢語大詞典》
七十
魏晋 曹植 鼙舞歌五首 其二 灵芝篇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战 ( 戰 ) zhàn
战 [ zhàn ]
-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
-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
- 发抖:~抖。寒~。胆~心惊。
- 姓。
金鼓 jīn gǔ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杨伯峻 注:“ 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明 何景明 《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金鼓花时发,海畔楼船日夕过。”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
(2).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漢語大詞典》
(2).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漢語大詞典》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名-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 姓。如汉代有夜龙。
-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自鸣(自鳴)zì míng
自我表白;自我显示。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兵部郎叙功》:“先外祖既不自鸣,言路亦无为称荐者。” 梁启超 《新史学·中国史学萃·论书法》:“吾壹不解夫 中国 之史家,果据何主义,以衡量天下古今事物,而敢嚣嚣然以书法自鸣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