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游人欲归残酒醒,试听中流踏月歌。

李流芳明代〕《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鲁生

灵岩脚下斜桥路,一路横拖山水去。秋风秋月几度来,风月关心旧游处。

穹窿欲尽湖山开,落日闪闪青烟来。虎山桥头山色闇,明月迟我犹徘徊。

凭桥东望遮山立,明月正向遮山出。遮山遮月不遮光,陆离宝气初离室。

须臾山尖露半弯,突兀捧出黄金盘。四山苍然一水白,玉刻桥梁银作栏。

吁嗟乎张生昔年与汝桥上行,虎山十年月再明。

同游几人复谁在,乡月照我空多情。吁嗟乎邹子,子今真见虎山矣,虎山烟月竟何似。

当年画出虎山时,桥上之人吾与汝。子兮子兮奈此良夜何,矶头夜深风露多。

游人欲归残酒醒,试听中流踏月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游人残酒试听中流踏月

游人(遊人)yóu rén
(1).无产业的流浪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枲,无旷地,无游人。”
(2).流民。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新唐书·韩琬传》:“夫流亡之人非爱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产已空,邻伍牵连,遂为游人。”
(3).游玩的人。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此时天气寒冷,游人絶少。”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 龙洞道观 的所以得至今庙貌重新,游人争集者,想来 小康王 的功劳,一定要居其大半。”
(1).闲散的人;无职业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枲,无旷地,无游人。”《后汉书·荀悦传》:“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人,野无荒业,财不贾用,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
(2).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人人尽説 江 南好,游人只合 江 南老。” 明 冯梦龙 《洒雪堂·魏生适越》:“鸟倦亦飞慵,游人兴不穷。” 清 王昊 《平淮西碑》诗:“只今苍碣斜阳外,频见游人驻马蹄。”
(3).游客;游逛的人。 宋 范成大 《马迹石》诗:“游人欲识仙踪处,但觅苍崖白塔来。” 元 徐再思 《蟾宫曲·西湖寻春》:“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游人。” 清 潘耒 《韩蕲王墓碑歌》:“梅花落尽梨花开,游人络绎 灵巖 来。”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残酒(殘酒)cán jiǔ
(1).喝剩的酒。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秋吴体次韵》:“安得 瑶池 饮残酒,半醉骑下垂天鹏。” 宋 陆游 《秋衣歌》:“架上故裘破见肘,牀头残酒倾到脚。”
(2).犹残醉,醉意。 宋 李清照 《如梦令》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漢語大詞典》
醒 xǐng《國語辭典》

醒 [ xǐng ]

  1. 酒醉或昏迷後恢復正常。如:「甦醒」、「清醒」。《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2. 睡眠狀態結束或尚未入睡。如:「你還醒著嗎?」。唐·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3. 覺悟、明白。如:「覺醒」、「醒悟」。
  1. 顯明、清楚。如:「醒目」、「醒眼」。

醒 [ ​xīng ]

  1. (一)​之又音。
试听(試聽)shì tīng
试行收听。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关于其他,尚可取来试奏试听。”  ——《漢語大詞典》
中流 zhōng liú
(1).犹中道,正道。《荀子·礼论》:“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王先谦 集解:“中流,犹中道。” 章炳麟 《新方言·音表》:“ 钱大昕 者,可谓得其中流矣; 戴震 者,可谓会其玄极矣; 何秋涛 等,盖无讥焉。”
(2).江河中央;水中。《史记·周本纪》:“ 武王 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 唐 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树影中流见,鐘声两岸闻。” 清 李渔 《怜香伴·赐姻》:“几曾见从井救人,人岸先登,自己反沉中流。”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 南北朝 及 南宋 时,常用以指 长江 中游,今 九江 上下一带地方。《南齐书·武帝纪》:“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 盆口城 为战守之备。”《南齐书·州郡志上》:“ 江州 ,镇 寻阳 ,中流衿带。”《宋史·瀛国公纪》:“ 似道 以 吕师夔 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
(4).泛指河流的中游。 曹聚仁 《万里行记·大江东去》:“假使 潘阳港 建筑完成了, 湘水 中流和 赣江 中流凿通了大运河, 洞庭湖 水直通 鄱阳湖 。”
(5).一般;普通。《晋书·张辅传》:“良史述事,善足以奬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中国 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
(6).指普通的人。 宋 苏辙 《谢除尚书右丞表》:“﹝臣﹞才不逮於中流,幸则过於前辈。”  ——《漢語大詞典》
踏月 tà yuè
亦作“蹋月”。
(1).踏着月色。 元 萨都剌 《偶成》诗之二:“明日醉骑五花马,吹簫踏月过 扬州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钱钟书 《围城》三:“吃了晚饭,因为镇天没活动,想踏月散步。”
(2).月下散步。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折花兼蹋月,多唱 柳郎 词。”《三侠五义》第五一回:“不想昨晚住在山下店里,公子要踏月,走至松林,出来一隻猛虎把公子背了去。” 徐迟 《草原上的钻机》:“小木屋外面,一片银光洒在草原和小山上,在分队部前面,还有几个年轻人在踏月。”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1.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2.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1.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2.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