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我游,萧疏外声利。
杜甫〔唐代〕《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顾侯运炉锤,笔力破馀地。
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玄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
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
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
文学与我游,萧疏外声利。追随二十载,浩荡长安醉。
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视我扬马间,白首不相弃。
骅骝入穷巷,必脱黄金辔。一论朋友难,迟暮敢失坠。
古来事反覆,相见横涕泗。向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故旧独依然,时危话颠踬。
我甘多病老,子负忧世志。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
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舟楫无根蒂,蛟鼍好为祟。
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崩腾戎马际,往往杀长吏。
子干东诸侯,劝勉防纵恣。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请哀疮痍深,告诉皇华使。使臣精所择,进德知历试。
恻隐诛求情,固应贤愚异。列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赠子猛虎行,出郊载酸鼻。
昔在开元中,韩蔡同赑屃。玄宗妙其书,是以数子至。
御札早流传,揄扬非造次。三人并入直,恩泽各不二。
顾于韩蔡内,辨眼工小字。分日示诸王,钩深法更秘。
文学与我游,萧疏外声利。追随二十载,浩荡长安醉。
高歌卿相宅,文翰飞省寺。视我扬马间,白首不相弃。
骅骝入穷巷,必脱黄金辔。一论朋友难,迟暮敢失坠。
古来事反覆,相见横涕泗。向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才尽伤形体,病渴污官位。故旧独依然,时危话颠踬。
我甘多病老,子负忧世志。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
远作辛苦行,顺从众多意。舟楫无根蒂,蛟鼍好为祟。
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崩腾戎马际,往往杀长吏。
子干东诸侯,劝勉防纵恣。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请哀疮痍深,告诉皇华使。使臣精所择,进德知历试。
恻隐诛求情,固应贤愚异。列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赠子猛虎行,出郊载酸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文学(文學)wén xué
(1).文章博学。 孔 门四科之一。《论语·先进》:“德行: 颜渊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语: 宰我 、 子贡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学: 子游 、 子夏 。” 刑昺 疏:“若文章博学,则有 子游 、 子夏 二人也。” 朱熹 集注:“弟子因 孔子 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 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参见“ 四科 ”。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
(2).指儒家学说。《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3).泛指文章经籍。《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 刘大櫆 《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 秦 汉 以来大小之篆章。”
(4).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献帝 播迁,文学蓬转。”《明史·隐逸传序》:“ 明太祖 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既壮,絀 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5).学校,习儒之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 文翁 为 蜀 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 夷星桥 南岸道东。”
(6).文才;才学。《北史·魏收传》:“ 收 从叔 季景 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 收 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德裕 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姚峴 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7).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史记·蒙恬列传》:“ 恬 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 索隐:“谓 恬 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8). 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参见“ 四科 ”。
(9).官名。 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 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 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 时改称文学, 宋 以后废之。 晋 及 隋 唐 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 清 废。
(10).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 《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漢語大詞典》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游 yóu《國語辭典》
游 [ yóu ]
動- 在水中行動。如:「游泳」。《詩經·邶風·谷風》:「就其淺矣,泳之游之。」《淮南子·墬形》:「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士者無心而慧。」
- 遨遊。《墨子·貴義》:「子墨子南游於楚,見楚獻惠王。」通「遊」。
- 交往。《左傳·隱公三年》:「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通「遊」。
- 飄蕩不定。如:「游民」、「游資」、「氣若游絲」。《新唐書·卷九五·竇威傳》:「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游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河流、江河的段落。如:「上游」、「中游」、「下游」。《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 姓。如清代有游士鳳。
萧疏(蕭疏)xiāo shū
亦作“ 萧疎 ”。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1).稀疏;稀少。 唐 唐彦谦 《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之一:“説到知音,自古无多,白髮萧疎,青灯寂寞,老子婆娑。” 清 黄遵宪 《人境庐杂诗》之八:“ 杨 梁 诸子好,踪跡亦萧疏。” 艾芜 《荣归》:“枯藤缠绕的篱落间,黄叶萧疏的林木下,都有二三野犬,在争扯残馀的尸体。”
(2).寂寞;凄凉。 唐 杜牧 《八六子》词:“辞恩久归 长信 ,凤帐萧疏,椒殿閒扃。” 宋 张孝祥 《鹊桥仙·戏赠吴伯承侍儿》词:“ 野堂 从此不萧疏,问何日,尊前唤客。” 元 宋方壶 《斗鹌鹑·送别》套曲:“欢笑地不堪举目,回首处景物萧疎。”《红楼梦》第八一回:“ 宝玉 走到 沁芳亭 ,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3).萧条;不景气。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翦发延宾》:“英雄困尘土,奈生计萧疎,功名艰阻,忠谋未吐。”
(4).洒脱;自然不拘束。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 金华 山人 余仲扬 ,笔墨萧疏开老苍。”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仪容细观今胜初,喜风韵萧疎。”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善画,萧疏淡远,似不食人间烟火物。”
(5).清丽。 唐 吴融 《书怀》诗:“傍巖依树结簷楹,夏物萧疎景更清。” 宋 司马光 《夏日过陈秀才园林》诗:“槿花篱落围丛竹,风日萧疎满园緑。”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二:“风俗既淳美,山川亦萧疎。”
(6).空虚。 元 汤式 《天香引·中秋戏题》曲:“今年旅邸中秋,囊篋萧疎,典却 吴 钩。”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身为名将,手握重兵,一旦弃去之,缾鉢萧疏,野衲不若。” ——《漢語大詞典》
外声(外聲)wài shēng
音韵学术语。指开口呼和合口呼。 章炳麟 《国故论衡·音理论》:“闔口、开口皆外声,撮口、齐齿皆内声也。” ——《漢語大詞典》
利 lì《國語辭典》
利 [ lì ]
名- 好处、益处。如:「利益」、「福利」、「渔翁得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从本金生出的子钱。如:「利息」、「利润」、「红利」、「高利贷」。
- 姓。如汉代有利干。
- 有益于。如:「利人利己」。
- 锋锐。如:「锐利」、「锋利」。《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 祥瑞、顺利。如:「大吉大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东阳𡩋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