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尽说江南好行乐,谁云江左是偏安。

区大相明代〕《杭州歌 其二

金陵东渡更龙蟠,越水吴山画里看。尽说江南好行乐,谁云江左是偏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南好行江左偏安

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
  1. 「盡 」的異體字。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江南 jiāng nán
      (1).指 长江 以南的地区。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 汉 以前一般指今 湖北省 长江 以南部分和 湖南省 、 江西省 一带;后来多指今 江苏 、 安徽 两省的南部和 浙江省 一带。《左传·昭公三年》:“王以田 江 南之 梦 。”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 唐 张九龄 《感遇》诗:“ 江 南有丹橘,经冬犹緑林。”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復水是 江 南。” 周恩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诗:“千古奇冤, 江 南一 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2). 南北朝 时, 南朝 与 北朝 隔 江 对峙,因称 南朝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 南朝 齐 谢朓 《鼓吹曲》:“ 江南 佳丽地, 金陵 帝王州。”《南齐书·魏虏传》:“﹝ 拓拔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宏 大慙。”
      (3). 南唐 建都 金陵 (今 南京市 ),后亦称 南唐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 江南 。《宋史·世家传一·李煜》:“ 江南 伪主 李煜 ,承奕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乾祐 ﹞三年, 江南 遣其将 查文徽 攻 福州 , 俶 发兵擒 文徽 。”  ——《漢語大詞典》
      好行 hǎo xíng
      送别之语。犹好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生辞,夫人及 聪 皆曰:‘好行。’”  ——《漢語大詞典》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1.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了。
      乐 [ yuè ]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乐 [ yào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乐 [ lào ]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江左 jiāng zuǒ
          (1). 江 东。指 长江 下游以东地区。 五代 丘光庭 《兼明书·杂说·江左》:“ 晋 、 宋 、 齐 、 梁 之书,皆谓 江 东为 江 左。” 清 魏禧 《日录·杂说》:“ 江 东称 江 左, 江 西称 江 右,何也?曰:自 江 北视之, 江 东在左, 江 西在右耳。”
          (2). 东晋 及 南朝 宋 、 齐 、 梁 、 陈 各代的基业都在 江 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 江左 , 南朝 人则专称 东晋 为 江左 。《晋书·温峤传》:“于时 江左 草创,纲维未举, 嶠 殊以为忧。及见 王导 共谈,欢然曰:‘ 江左 自有 管夷吾 ,吾復何虑!’”《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少好学,博览羣书,文章之美,与 颜延之 为 江左 第一。”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从来名士夸 江左 ,挥麈今登拜将臺。”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偏安 piān ān
          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 汉 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侥倖 康王 南渡,即了帝位,偏安一隅,偷閒取乐。” 郁达夫 《乙亥元日读陈龙川集有感时事》诗:“大地春风十万家,偏安原不损繁华。”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