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烟水拍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

王质唐代〕《泛兰舟·萧萧乌帽黄衫

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莹秋潭。四海九州,茫茫东北,渺渺西南。松霜杉露毵毵。
龙门隔如参井,青城佳气与天参。蔽山充野,牡丹红外茯苓甘。鹤顶凝丹,隙驹蹀躞,尽百年闲。乾坤云海风帆。谯名定,涪陵人。受道于伊川。后弃乡里,隐河洛。复归蜀,居青城之老人村,至今尚存。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烟水云岩风清月白一双碧眼秋潭

烟水(煙水)yān shuǐ
亦作“烟水”。 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漢語大詞典》
拍 pāi《國語辭典》

拍 [ ​pāi ]

语音
  1. 用手掌轻打。如:「拍手」、「拍掉灰尘」。《韩非子·功名》:「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2. 照相。如:「他们商量如何拍一张好的相片,来参加摄影比赛。」
  3. 发、发送。如:「拍电报」。
  4. 巴结、奉承。如:「拍马屁」。
  1. 击打东西的器具。如:「球拍」、「苍蝇拍」。
  2. 乐曲的节奏。如:「节拍」。
  3. 量词。计算音乐节奏的单位。如:「半拍」、「这首儿歌每小节有四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王维传》:「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拍 [ pā ]

  1. 形容拍击的声音。《红楼梦·第二一回》:「正犹豫间,湘云果在身后看见,一手摝著辫子,便伸手来『拍』的一下,从手中将胭脂打落。」也作「㕷」、「啪」。

拍 [ ​pò ]

读音
  1. (一)​之读音。

拍 [ bó ]

  1. 肩胛。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
云岩(雲巖)yún yán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咏史》:“云巖响金奏,空水灧朱颜。” 唐 高适 《同群公题中山寺》诗:“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巖深。” 宋 王质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词:“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巖。”
(2).指 云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有缘再踏 云巖 路,无处重寻石井泉。” 宋 卢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词:“清尊黄菊红萸佩,两度 云巖 醉。”参见“ 云巖寺 ”。  ——《漢語大詞典》
风清月白(風清月白)fēng qīng yuè bái
见“ 风清月皎 ”。  ——《漢語大詞典》
一双(一雙)yī shuāng
(1).用于成对的两人或两物。《礼记·少仪》:“其禽加於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史记·项羽本纪》:“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 唐 李贺 《唐儿歌》:“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元 张国宾 《薛仁贵》楔子:“一双父母在堂,我不肯做庄农的生活。” 老舍 《正红旗下》一:“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她的眼总是瞪着。”
(2). 唐 时 南诏 耕地,五亩为一双。见《新唐书·南诏传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称地为双》《云南杂志》:“其佃作三人,使二牛前牵,中压而后驱之。犁一日,为一双,约有中原四亩地。”
(3).佛教称两年半为一双。《法苑珠林》卷三:“三月为一时,两时为行;一行即半年六月也,两行为一年,两年半为一双。”  ——《漢語大詞典》
碧眼 bì yǎn
(1).绿色的眼睛。 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诗:“ 麻姑山 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朱锡梁 《白门咏史》之二:“虽然陵墓残薪采,碧眼 孙郎 是可儿。”
(2).旧指胡人,后指白种人。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 明 徐渭 《沉叔子解番刀为赠》诗:“鏤金小字半欲灭,付与碧眼译不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祇增人愁。”  ——《漢語大詞典》
莹 ( 瑩 ) yíng
莹 [ yíng ]
  1. 光洁像玉的石头。
  2. 光洁,透明:晶~。~白。~澈。~洁。
秋潭
唐 刘得仁 送知全禅师南游 夜岳禅销月,秋潭汲动星。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