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使四海顺流中古无滥觞,
山小孤,矶彭郎,
中纳百谷吞三江。江流澎湃不可当,
热比折木倾银潢。渴龙一支走马当,
宛然天骥初腾骧,回韁矗立江中央。
西从岷峨暨睢漳,南派五湖通三湘。
后先奔走争回翔,前驱怒气轩且昂,
倏然过引意消洋。俨然天子朝明堂,
坐受万国来氐羌。五瑞咸辑珪与璋,
拜舞轩陛心俱降。我闻乾坤融结盘古开混茫,
后人考古徒缣缃,未睹此石天经地纪之维纲。
君不见古马当,今马当,
记牒虽漏处有常。上焉柱天植极扶三光,
下焉立地作镇安八荒。磅礴杳霭排穹苍,
削平澒洞压鸿庞。万荧棋布高盖张,
百灵臣伏绝影藏。坐使四海顺流中古无滥觞,
噫哦伟特那可量。我欲用世取所长,
便当提作朱亥神椎椎{橘去木加犭}狂。北绝大漠枭名王。
何空更度金浮梁,一拯垫溺跻康庄。
连山叠阜化囷仓,心饱万姓饥火肠。
持此报上歌如冈,遍开寿域同畛疆。
自今永三十六万岁,淳古比九皇。
山岧岧兮江汤汤。
中纳百谷吞三江。江流澎湃不可当,
热比折木倾银潢。渴龙一支走马当,
宛然天骥初腾骧,回韁矗立江中央。
西从岷峨暨睢漳,南派五湖通三湘。
后先奔走争回翔,前驱怒气轩且昂,
倏然过引意消洋。俨然天子朝明堂,
坐受万国来氐羌。五瑞咸辑珪与璋,
拜舞轩陛心俱降。我闻乾坤融结盘古开混茫,
后人考古徒缣缃,未睹此石天经地纪之维纲。
君不见古马当,今马当,
记牒虽漏处有常。上焉柱天植极扶三光,
下焉立地作镇安八荒。磅礴杳霭排穹苍,
削平澒洞压鸿庞。万荧棋布高盖张,
百灵臣伏绝影藏。坐使四海顺流中古无滥觞,
噫哦伟特那可量。我欲用世取所长,
便当提作朱亥神椎椎{橘去木加犭}狂。北绝大漠枭名王。
何空更度金浮梁,一拯垫溺跻康庄。
连山叠阜化囷仓,心饱万姓饥火肠。
持此报上歌如冈,遍开寿域同畛疆。
自今永三十六万岁,淳古比九皇。
山岧岧兮江汤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坐 zuò《國語辭典》
坐 [ zuò ]
動- 彎曲下肢,將臀部附著在座位上休息。與站相對。如:「坐下」、「坐在椅子上」。
- 古人席地而坐時兩膝著地,故亦稱跪為「坐」。《禮記·玉藻》:「退則坐取屨。」唐·孔穎達·正義:「坐,跪也。」
- 居、處。如:「坐落」、「坐北朝南」、「坐二望一」。
- 搭乘。如:「坐車」、「坐船」。
- 干犯。如:「坐法當死」。
- 處斷、定罪。如:「連坐」、「坐死」。《韓非子·定法》:「公孫鞅之治秦也,設告相坐而責其實。」《隋書·卷八三·西域傳·吐谷渾傳》:「殺人及盜馬者死,餘坐則徵物以贖罪。」
- 北平、河北、天津方言。指物體重心極力向下壓。如:「這房子向下坐了。」
- 蒞臨。參見「坐殿」、「坐堂」等條。
- 席位。《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通「座」。
- 堅守不去。參見「坐鎮」、「坐索」等條。
- 比喻平白的、不勞而獲的。如:「坐享其成」、「坐收漁利」。
- 因為。《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唐·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顺流(順流)shùn liú
(1).顺着地势而流动。 汉 陆贾 《新语·道基》:“百川顺流,各归其所。”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革》:“百川顺流,民安其居。”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的船也许因舟人的努力或是水势的顺流,再摇一两橹,就到对面的水埠了。”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晰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 ——《漢語大詞典》
(2).顺着水流。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二:“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羆。”《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竺 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 周瑜 大寨前。”《明史·常遇春传》:“有败舟顺流下,触 遇春 舟乃脱。”
(3).比喻顺应社会潮流。《史记·萧相国世家论》:“及 汉 兴,依日月之末光, 何 谨守管籥,因民之疾 秦 法,顺流与之更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4).指与前进方向一致的水流。 晋 陆机 《辨亡论上》:“羽檝万计,龙跃顺流,鋭骑千旅,虎步原隰。” 晋 束晰 《补亡诗·由庚》:“兽在於草,鱼跃顺流。”
(5).比喻安定的社会。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使平世顺流,以任宰执藩镇,其才岂减於 李德裕 、 张居正 哉!”
(6).顺利,顺当。《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长儿 赢得顺流,动了赌兴,问 再旺 道:‘还有钱么?’”甬剧《两兄弟》第三场:“﹝ 马宝凤 ﹞闷愁愁回转房门内--(进屋),保佑他生意顺流发大财。”
(7).传说中的雷电名。《《说郛》卷一○九引《起世经》》:“东方有电名曰无厚,南方有电名曰顺流,西方有电名堕光明,北方有电名百生树。无厚与堕光明相触相对,顺流与百生(树)相触相对,故虚空云聚之中出生大明,名曰电光。” ——《漢語大詞典》
中古 zhōng gǔ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繫辞下》:“《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 伏羲 为上古, 文王 为中古, 孔子 为下古。”此指 商 周 之际。(2)《韩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 鯀 禹 决瀆。”此指 虞夏 之际。(3) 晋 左思 《蜀都赋》:“夫 蜀 都者,盖兆基於上世,开国於中古。”此指 战国 。(4)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 奚斯 、 吉甫 之徒鸣玉鑾於前;视之中古,则 相如 、 王褒 之属驰金覊於后。”此指 汉 代。今一般以 魏 晋 南北朝 至 唐 宋 之间为中古,亦有把两 汉 包括在内者。
(2).指 欧洲 的中世纪。 茅盾 《虹》:“我觉得这山顶的几簇白房屋就仿佛是中古时代的堡垒。”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夜》:“我又梦想到 欧洲 中古的骑士风度。” ——《漢語大詞典》
(2).指 欧洲 的中世纪。 茅盾 《虹》:“我觉得这山顶的几簇白房屋就仿佛是中古时代的堡垒。”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夜》:“我又梦想到 欧洲 中古的骑士风度。” ——《漢語大詞典》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滥觞(濫觴)làn shāng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觴者也。”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 黄河 之水,源可滥觴。”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 ——《漢語大詞典》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