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六曲
宋 苏轼 和人假山 何当挈取西征去,画作围床六曲山。
唐 李商隐 屏风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宋 杨万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六 朔风恶剧惊人杀,吹倒琉璃六曲屏。 ——《骈字类编》
唐 李商隐 屏风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宋 杨万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六 朔风恶剧惊人杀,吹倒琉璃六曲屏。 ——《骈字类编》
阑干(闌干)lán gān
(1).横斜貌。 三国 魏 曹植 《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金 史肃 《宿睦村》诗:“阑干河汉已西倾,独坐披衣过五更。” 陈三立 《十月十四夜饮秦淮酒楼闻陈梅生侍御袁叔舆户部述出都遇乱事感赋》诗:“霜月阑干照头白,天涯为念旧恩存。”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竦听荒鸡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北斗。 明 杨基 《岳阳楼》诗:“春色醉 巴陵 ,阑干落 洞庭 。”
(3).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王与夫人叹曰:‘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言竟掩面,涕泣阑干。” 三国 魏 曹植 《妾薄命》诗之二:“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 唐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 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澹万里凝。”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茧穴鸡窠正怯寒,清晨剥啄响阑干。”
(4).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 北倚阑干。”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含情佇立凭阑干,远峰漠漠登楼看。” 冰心 《往事二》五:“我看见船尾的阑干,与暗灰色的天末的水平线,互相重迭起落,高度相去有五六尺。”
(5).眼眶。 宋 毛滂 《惜分飞》词:“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元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十四寒·干》:“又眼眶谓之阑干。”
(6).方言。镶在衣服上的花边。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一:“我前天才叫人买了一件衣料同周身的阑干回来,你拿去做棉袄穿,算是我送你的一点情谊。”自注:“在 光绪 中叶,即是在一八九○年前后, 四川 女人服装是上衣下裙。上衣除青缎驼肩、绣花颜色缎挽袖外,还要通身缘一道缎锦辫子。这辫子,便叫阑干。” ——《漢語大詞典》
一声(一声)
唐 杜甫 早行 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
唐 司空曙 观妓 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唐 韦皋 天池晚棹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吕牧 泾渭扬清浊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唐 柳宗元 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二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 刘禹锡 田顺郎歌 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曲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一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
唐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其二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十九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宋 周必大 舟行忆永和兄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宋 杨万里 春半闻归雁 头上一声如话别,一生长是背人飞。
宋 陆游 山园晚兴 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宋 戴复古 代人送别 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
金 边元鼎 暮钟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元 吴惟善 小游仙 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阑。
元 曹伯启 再和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元 周权 次韵晚眺 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骈字类编》
唐 司空曙 观妓 翠蛾红脸不胜情,管绝弦馀发一声。
唐 顾况 李供奉弹箜篌歌 珊瑚席,一声一声鸣锡锡。
唐 韦皋 天池晚棹 舟浮十里芰荷香,歌发一声山水绿。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 须臾促轸变宫徵,一声悲兮一声喜。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 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吕牧 泾渭扬清浊 明晦看殊色,潺湲听一声。
唐 柳宗元 渔翁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唐 李翱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其二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唐 刘禹锡 田顺郎歌 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一声洞彻八音尽,万籁悄然星汉空。
唐 温庭筠 鸡鸣埭曲 红妆万户镜中春,碧树一声天下晓。
唐 皇甫松 抛毬乐 其一 红拨一声飘,轻毬坠越绡。
唐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其二 玉树花飘凤失栖,一声初压管弦低。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十九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宋 周必大 舟行忆永和兄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宋 杨万里 春半闻归雁 头上一声如话别,一生长是背人飞。
宋 陆游 山园晚兴 过雁一声寒霭外,短篱数掩夕阳中。
宋 戴复古 代人送别 一声离岸橹,心碎楚江边。
金 边元鼎 暮钟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元 吴惟善 小游仙 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阑。
元 曹伯启 再和 一声何处鸟,百样此中猿。
元 周权 次韵晚眺 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骈字类编》
鹦鹉(鸚鵡)yīng wǔ
(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羽篇》:“鸚鵡,能飞,众鸟趾前三后一,唯鸚鵡四趾齐分。凡鸟下瞼眨上,独此鸟两瞼俱动,如人目。”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竹窗昼静,鸚鵡呼茶,香奩之福地也。”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有才之士。 唐 纪唐夫 《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詔下虽霑命,鸚鵡才高却累身!”
(3).指鹦鹉杯。 南朝 梁简文帝 《答张缵谢示集书》:“车渠屡酌,鸚鵡骤倾。”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香檀缓,杯传鸚鵡,新月正娟娟。” 元 刘永之 《池阁独坐怀周伯宁诸公》诗:“鸚鵡怀深酌,空候想缓调。”
(4).指 鹦鹉洲 。 宋 刘过 《沁园春·送王玉良》词:“看飞鳧仙子,张帆直上, 周郎 赤壁 , 鸚鵡 汀洲。”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予久客 古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 头陀 、 黄鹤 之伟观, 郎官 、 大别 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5).指 汉 袮衡 所作《鹦鹉赋》。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健笔凌《鸚鵡》,銛锋莹鷿鵜。” 仇兆鳌 注:“《后汉书》: 禰衡 在 黄祖 座,作《鸚鵡赋》,笔不停輟,文不加点。” ——《漢語大詞典》
霍地 huò dì
动作突然发生,形容很快。例如:霍地闪开。 ——《漢語大詞典》
空花 kōng huā
见“ 空华 ”。 ——《漢語大詞典》
灭 ( 滅 ) miè
灭 [ miè ]
- 火熄:熄~。
-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 淹没:~顶之灾。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