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李孝光元代〕《观龙鼻水赠天柱钦上人

天根盘海底,大浪舂其南。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万鬼若斲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清寒草木日出

清寒 qīng hán
(1).清贫;贫寒。《晋书·文苑传·王沈》:“僕少长于 孔 颜 之门,久处于清寒之路。” 宋 陆游 《白鹤馆夜坐》诗:“袖手哦新诗,清寒媿雄浑。” 明 徐渭 《答王口北书》:“野客清寒,僧厨斋寂,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一幕:“他的家境清寒。”
(2).寒凉;寒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气清寒而黑。” 唐 崔兴宗 《留别王维》诗:“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人寂静,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词:“风雨颯然至,竟日作清寒。”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六段:“初春的夜晚透着清寒。”
(3).清朗而有寒意。 宋 苏轼 《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清 魏源 《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诗:“空明浸清寒,霜月同一气。” 冰心 《寄小读者》九:“今日黄昏时,窗外的 慰冰湖 ,银海一般的闪烁,意态何等清寒!”  ——《漢語大詞典》
漱 shù《國語辭典》

漱 [ ​shù ]

读音
  1. 含水荡洗口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诗:「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2. 洗涤。《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3. 冲刷、冲蚀。《文选·马融·长笛赋》:「秋潦漱其下趾兮,冬雪揣封乎其枝。」唐·孟郊〈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

漱 [ ​sòu ]

语音
  1. (一)​之语音。
草木 cǎo mù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变化,草木蕃。”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 之阳有 盘谷 , 盘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鲜少。” 明 刘基 《〈悦茂堂诗〉序》:“故人不得其性则痛,鸟兽不得其性则瘏,草木不得其性则萎以枯。”
(2).指荒野。《韩非子·说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唐 陈子昂 《谏刑书》:“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苏轼 《笏记》之一:“徒倾艸木之心,莫报乾坤之施。”  ——《漢語大詞典》
日出 rì chū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整理自网络》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馣 ān
馣 [ ān ]
     ◎ 香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