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
李孝光〔元代〕《观龙鼻水赠天柱钦上人》
天根盘海底,大浪舂其南。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万鬼若斲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招提 zhāo tí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漢語大詞典》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漢語大詞典》
十八
宋 范成大 酒边二绝 其二 新样筑毬花十八,丁宁小玉慢吹箫。
元 元好问 芳华怨 娃儿十八娇可怜,亭亭袅袅春风前。
元 马祖常 公子行 十八窈窕秦罗敷,曲房小步珰鸣襦。 ——《骈字类编》
元 元好问 芳华怨 娃儿十八娇可怜,亭亭袅袅春风前。
元 马祖常 公子行 十八窈窕秦罗敷,曲房小步珰鸣襦。 ——《骈字类编》
寺 sì《國語辭典》
寺 [ sì ]
名- 古代的官舍、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说文解字·寸部》:「寺,廷也。」《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 佛教的庙宇,僧人所居住的地方。如:「少林寺」、「善导寺」。唐·张籍〈野寺后池寄友〉诗:「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 宦官。如:「寺人」、「阉寺」。《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尼寺》:「太后临朝,阍寺专宠。」
过 ( 過 ) guò/guo/guō
过 [ guò ]
-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 错误:~错。记~。
-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用~。
-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来。走~去。
- 姓。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尝 ( 嘗 ) cháng
尝 [ cháng ]
- 辨别滋味:~食。~新(吃新收获的谷物或应时的果品)。~鲜。品~。卧薪~胆。
- 试,试探:~试。~敌(试探敌人的力量)。
- 经历:~受。备~艰苦。
- 曾经:未~。何~。
挽 ( 輓 ) wǎn《國語辭典》
挽 [ wǎn ]
动- 拉、引。如:「挽车」。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卷起。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 系、盘结。如:「挽发」。《老残游记·第九回》:「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通「绾」。
- 哀悼死者的。如:「挽歌」、「挽联」、「挽词」。通「挽」。
骖 ( 驂 ) cān
骖 [ cān ]
- 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左~殪兮右刃伤”。
- 驾三匹马:“载~载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