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李孝光〔元代〕《观龙鼻水赠天柱钦上人》
天根盘海底,大浪舂其南。众山尽萌芽,迸出白玉簪。
涛波蚀之半,玲珑兀空龛。其阴生琪玕,其阳产楩楠。
绝顶逼太白,才可一剑函。银河从天来,白凤毛毵毵。
鱼龙撼不醒,醉如卧箔蚕。其中黑无底,铜杖不可探。
一线出山腹,牛乳清而甘。清寒漱草木,日出香馣馣。
云雾忽卷去,玉气射紫岚。千峰碧菡萏,春霞散红酣。
或黝如苍璧,或青如挼蓝。或树旗杠一,或覆鼎足三。
或抉如怒猊,或呀如洪蚶。或如马善踶,或如虎视眈。
耸者如楼观,窾者如罂甔。仰者如箕踞,俯者如负儋。
或螺髻绀目,俨雅如瞿昙。或庞眉骀背,伛偻如老聃。
矫如天女戏,卑如童子参。万鬼若斲削,天巧未易谈。
招提十八寺,过者尝挽骖。中有天人师,久卧老柏庵。
法界如尘沙,一一毛端含。长风吹游子,鬓发青䰐鬖。
幽寻忽至此,佳处若已谙。我家雁山顶,择胜不敢贪。
但悲食糜子,腐作书中蟫。相逢一大笑,新诗出长锬。
明朝芙蓉路,惟听霜钟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明朝 míng cháo
(1).清晨。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潘漠华 《三月五夜》诗:“明朝将离去,为了你,又停留一天。”
(3).以后,将来。 五代 齐己 《感时》诗:“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明朝倘许同栖泊,便拟飞随白鹤还。”
盛明之朝。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悬车乘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宋 叶适 《再申省状》:“惟欲乞身暮景,得谢明朝。” ——《漢語大詞典》
(2).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五:“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復更出。”《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我且归去,你明朝却送我丈夫归来则个。” 潘漠华 《三月五夜》诗:“明朝将离去,为了你,又停留一天。”
(3).以后,将来。 五代 齐己 《感时》诗:“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明朝倘许同栖泊,便拟飞随白鹤还。”
盛明之朝。诗文中常称本朝为“明朝”。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悬车乘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宋 叶适 《再申省状》:“惟欲乞身暮景,得谢明朝。” ——《漢語大詞典》
芙蓉 fú róng
(1).荷花的别名。《楚辞·离骚》:“製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洪兴祖 补注:“《本草》云:其叶名荷,其华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 唐 王维 《临湖亭》诗:“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清 唐孙华 《晚秋狮子林小集》诗之一:“三径林香穿竹树,一池波影漾芙蓉。”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2).木莲,即木芙蓉。落叶大灌木,叶大掌状浅裂,秋季开花,花大有柄,色有红白,晚上变深红。可插枝蕃植,供观赏,叶和花均可入药。 隋 江总 《南越木槿赋》:“千叶芙蓉詎相似,百枝灯花復羞燃。” 宋 宋祁 《木芙蓉》诗:“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芙蓉》:“ 岭 南木芙蓉,有一日白花,次日稍红,又次日深红者,名曰‘三日醉芙蓉’。”
(3).《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室对芙蓉,家徒四壁。”
(4).宝剑名。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侠概》:“一生游侠在 江 淮 ,未老芙蓉説剑才。”参见“ 芙蓉剑 ”。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惟 wéi《國語辭典》
惟 [ wéi ]
动- 思考、思量。《说文解字·心部》:「惟,凡思也。」《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 是、为。《书经·益稷》:「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 有。《礼记·缁衣》:「自周有终,相亦惟终。」《文选·张衡·东京赋》:「召伯相宅,卜惟洛食。」
- 仅、独、只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但是、只是。如:「病已治好,惟身体仍然虚弱无力。」
- 希望、祈使。《孟子·梁惠王下》:「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新唐书·卷一一五·郝处俊传》:「处俊言可从,惟陛下不疑。」
- 发语词,无义。《书经·泰誓上》:「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孟子·滕文公下》:「惟士无田,则亦不祭。」通「唯」、「维」。
- 用于句中,无义。《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
- 虽然、即使。《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 与、和。《书经·多方》:「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
- 则。《书经·吕刑》:「德威惟畏,德明惟明。」
- 以、因为。《书经·盘庚中》:「亦惟汝故,以丕从厥志。」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霜钟(霜鐘)shuāng zhōng
亦作“ 霜鐘 ”。 指钟或钟声。语本《山海经·中山经》:“﹝ 丰山 ﹞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 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黑帝歌》:“霜钟鸣,冥陵起,星迴天,月穷纪。” 唐 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诗:“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鐘。” 宋 陆游 《风流子》词:“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乞身向空谷,説法鸣霜鐘。”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姊姊》:“每逢我有什么失意或是精神颓丧的时候,一想起姊姊的话,便觉得如同清晓的霜钟一般,使我惊醒。” ——《漢語大詞典》
韽 ān《國語辭典》
韽 [ àn ]
形- 声音细小不清脆。《周礼·春官·典同》:「微声韽,回声衍,侈声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