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端 duān《國語辭典》
端 [ duān ]
名- 事物的两头皆称为「端」。如:「尖端」、「末端」、「笔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事物的起始。如:「开端」、「发端」、「挑起战端」。《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 项目、方面。如:「鬼计多端」、「变化万端」、「举其一端」。
- 心思、思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 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通常一端约等于一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除了文若虚,每人送缎子二端。」
- 姓。如明代有端孝思。
- 正、正直。如:「品行不端」。《礼记·玉藻》:「目容端,口容止。」《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 以手托物。如:「端碗」、「端菜上桌」。
- 摆。如:「端架子」、「把问题都端出台面上讨论。」
- 到底、究竟。宋·王安石〈龙泉寺石井〉诗二首之二:「四海旱多霖雨少,此中端有卧龙无?」宋·陆游〈幽事〉诗:「余年端有几?风月且婆娑。」
- 果真。宋·苏轼〈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词:「武昌南岸,昔游应记。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仪 ( 儀 ) yí
仪 [ yí ]
-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 礼物:贺~。谢~。
-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 姓。
穆 mù《國語辭典》
穆 [ mù ]
形- 温和、和谐。如:「和穆」、「安穆」。《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宋·苏轼〈和劝农〉诗:「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 恭敬、肃敬。如:「肃穆」。《礼记·曲礼》:「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 美好。《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蒙传》:「岂可令泾渭混流,亏清穆之风。」
- 古代宗庙神位排列的次序,左为昭,右为穆。《左传·僖公五年》:「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 姓。如汉代有穆生。
金殿 jīn diàn
指宫殿。 南朝 齐 谢朓 《奉和随王殿下》之十三:“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金殿拜皇恩,面对丹墀下。” 清 赵执信 《出宫词》:“旧家送我时,愿妾承天眷;归去姊妺行,含羞説金殿。” ——《漢語大詞典》
敷教 fū jiào
布施教化。语出《书·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唐 褚琇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惟师恢帝则,敷教叶天工。” ——《漢語大詞典》
藻 zǎo《國語辭典》
藻 [ zǎo ]
名- 水草植物的總稱。如:「水藻」、「綠藻」、「海藻」。唐·杜甫〈早行〉:「碧藻非不茂,高帆終日征。」
- 華麗的文彩。《文選·曹植·七啟》:「步光之劍,華藻繁縟,飾以文犀,雕以翠綠,綴以驪龍之珠,錯以荊山之玉。」
- 文辭、文章。如:「詞藻」。《文選·陸機·文賦》:「遊文章之林府,嘉麗藻之彬彬。」
- 參見「品藻 」條。
琼筵(瓊筵)qióng yán
亦作“璚筵”。 盛宴,美宴。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復酌琼筵醴。”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璚筵妙舞絶,桂席羽觴陈。”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清 汪懋麟 《紫微洞歌》:“麟脯凤髓不足侈,山中橙橘登琼筵。”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