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卧屃赑,修藤绾龙蛇。
徐瑞〔宋代〕《辛丑九月十二与芳洲留宿雅山堂岁且周矣芳洲再往赋古诗十二韵奉寄壬寅九月十一日也》
山林或尘土,城郭无市哗。境胜固繇人,况是诗书家。
小斋贮虚明,景物亦可嘉。怪石卧屃赑,修藤绾龙蛇。
清泉纤纤草,小树疏疏花。主人古衣冠,宴坐胜纷华。
群从俨连璧,学子铿冲牙。喜我味稍同,下榻煮秋茶。
道充韵更长,身退心自遐。岂惟擅清致,当在勒与差。
别来入梦频,急景令人嗟。寄诗写幽怀,勿与世俗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怪石 guài shí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漢語大詞典》
卧 wò
卧 [ wò ]
-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屃赑(屓贔)
亦作“屭贔”。
1.强壮有力;坚固壮实。 宋 苏轼 《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土石屭贔,虽附之不能为声。”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序》:“ 明 中叶有 李 何 ,犹 唐 有 李 杜 , 宋 有 苏 黄 。 空同 诗如巨灵屓贔,凿石开山。” 清 赵翼 《右手患风痹》诗:“迴忆年少时,作力何屓贔。”
2.蠵龟的别名。 金 刘从益 《捣金石砦作建除体》诗:“破碑字仍在,屭贔卧深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外国诗》:“屭贔宏文,昭回云汉。” ——《漢語大詞典》
1.强壮有力;坚固壮实。 宋 苏轼 《桄榔庵铭》:“百柱屓贔,万瓦披敷。” 明 刘基 《松风阁记》一:“土石屭贔,虽附之不能为声。”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序》:“ 明 中叶有 李 何 ,犹 唐 有 李 杜 , 宋 有 苏 黄 。 空同 诗如巨灵屓贔,凿石开山。” 清 赵翼 《右手患风痹》诗:“迴忆年少时,作力何屓贔。”
2.蠵龟的别名。 金 刘从益 《捣金石砦作建除体》诗:“破碑字仍在,屭贔卧深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赐外国诗》:“屭贔宏文,昭回云汉。” ——《漢語大詞典》
修 xiū《國語辭典》
修 [ xiū ]
动- 装扮、装饰。如:「修饰」。《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唐·李中〈春闺辞〉二首之一:「尘昏菱鉴懒修容,双脸桃花落尽红。」
- 整治、修理,使恢复、合用。如:「整修」、「维修」。《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里有几件乐器坏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 建造、兴建。如:「修水库」、「修筑道路」。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
- 涵养、锻炼。如:「修身养性」、「修心」。《文选·陆机·五等论》:「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 学习、研究。如:「自修」、「进修」。《韩非子·五蠹》:「今修文学,习言谈。」
- 著述、撰写。如:「修史」。《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修易序书,制作春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 削、剪。如:「修指甲」、「修铅笔」。
- 长、高、远。如:「修长」。宋·苏轼〈满江红·东武南城〉词:「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 善、美好。唐·韩愈〈进学解〉:「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 有贤德的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 姓。如晋代有修肃。
藤 téng《國語辭典》
藤 [ téng ]
名- 植物名。棕櫚科黃藤屬,藤本。莖細長有節,光滑。葉為羽狀複葉,叢生枝梢,線形或披針形,先端尖銳,細鋸齒緣。總葉柄上部特別延長而不生小葉,裡側具逆刺藉以攀緣上升。葉鞘滿被銳刺。雌雄異株,圓錐花序頂生。開黃綠色花,具異臭。果實橢圓形,熟時黃色。莖加工煙燻,為藤工原料,可編製各種家具。
- 蔓生植物的卷鬚或莖。如:「葡萄藤」、「南瓜藤」。
- 姓。如明代有藤文澤。
绾 ( 綰 ) wǎn
绾 [ wǎn ]
- 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结。~起头发。
- 卷:~起袖子。
- 控制:~摄。~毂(指控制交通枢纽)。
龙蛇(龍蛇)lóng shé
(1).龙和蛇。《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蛇”喻隐退。《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 ,三让天下。”《晋书·陆喜传》:“ 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