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傥 ( 儻 ) tǎng
傥 [ tǎng ]
- 同“倘” 。
- 〔倜~〕见“倜”。
- 失意:“文侯~然,终日不言”。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赐 ( 賜 ) cì
赐 [ cì ]
- 给,旧时指上级给下级或长辈给小辈:~予。~死。赏~。恩~。
- 敬辞:请~教。希~函。
- 赏给的东西,给予的好处:厚~。受~良多。
御览(御覽)yù lǎn
(1).皇帝观览。《北史·齐纪下·后主》:“是月,敕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以赋罢相》:“ 阜陵 在位,上庠月书前列试卷,时经御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诸生试卷,尽经御览。”《花月痕》第十四回:“﹝ 明 经略 ﹞大喜道:‘这等议论,与 荷生 一般通达,可以大用。’次日便呈御览。”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把书缮写清楚之后,上呈御览。”
(2).指 宋 李昉 等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周婴卮言》:“《御览》引《金楼子》云:‘ 刘休玄 为《水仙赋》云云。’” ——《漢語大詞典》
(2).指 宋 李昉 等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周婴卮言》:“《御览》引《金楼子》云:‘ 刘休玄 为《水仙赋》云云。’”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古同“恺”,快乐。
- 古同“凯”,胜利的。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画所(畫所)huà suǒ
供绘画用的房舍。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顾骏之》:“常结构层楼以为画所,风雨炎燠之时故不操笔,天和气爽之日方乃染毫。” ——《漢語大詞典》
幻 huàn《國語辭典》
幻 [ huàn ]
动- 蛊惑、欺瞒。《集韵·去声·谏韵》:「幻,惑乱也。」《六韬·卷一·文韬·上贤》:「不祥之言,幻惑良民。」
- 变化。如:「变幻莫测」。宋·辛弃疾〈声声慢·征埃成阵〉词:「征埃成阵,行客 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 虚假、不真实的。如:「虚幻」、「幻境」、「幻象」。《列子·周穆王》:「有生之气,有形之状,尽幻也。」宋·苏轼〈登州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