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向时欢娱成冷落,谁与感慨怜萧索。

白玉蟾宋代〕《悲秋辞

虫声树声各已变,吾知流年暗中换。
昼乌夜兔忙如箭,各光渐入芦花岸。
芦花白兮蓼花红,鸿雁跧蹲满荻丛。
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
人生岁月去如水,燕去莺归一弹指。
星霜磨老道人心,满目世人纷如蚁。
感今慨昔令人愁,乃知宋玉非悲秋。
江山紫翠饯汉唐,风物不复追商周。
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知何限。
古人怜今今怜古,夕阳影里云影乱。
此身飘飘如游尘,身体发肤皆他人。
尚余方寸管喜怒,不敢漏世天公嗔。
向时欢娱成冷落,谁与感慨怜萧索。
定知悲喜取取胜散因,世间果无扬州鹤。
所可悲者仇且孤,览镜自笑清而癯。
安能十事九如意,定数岂复人能逾。
秋风起兮秋水寒,秋心悲兮秋兴酸。
佳人一去不复还,顾影度此时光难。
此心寥寥秋夜月,孤光散入寒光阔。
夜深月落无人知,江上渔翁空网撒。
不堪举此向愁人,使人泣下肝肠裂。
何人为我调素琴,叠叠为我写孤襟。
庶令鬼神伴伊泣,山空树冷风萧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向时欢娱冷落感慨萧索

向时(嚮時)xiàng shí
从前;昔时。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宋 王安石 《上欧阳永叔书》:“於今窘迫之势,比之向时为甚。”《天雨花》第二回:“向时还有一个养媳妇儿,如今也不见了。”
往昔,从前。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是用踊跃敬惧,类嚮时所被简牘,万万有加焉。” 明 李东阳 《答乔希大书》:“彼此兼职,固是祖宗朝深意,明旨昭然。嚮时单除,却是故为惜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翠云 早来,追述嚮时 徐竹逸 兄弟暨诸人皆作词咏其事。”  ——《漢語大詞典》
欢娱(歡娱,懽娱)huān yú
欢乐。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上亲覩万方之欢娱,久沐浴乎膏泽。” 唐 高适 《别韦参军》诗:“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悵惊心神。” 赵朴初 《蝶恋花·喜尼泊尔贵宾来访》词:“忆昔莲池开海会,多少风光,多少欢娱在!”
懽娱:欢乐。 汉 刘歆 《遂初赋》:“长恬淡以懽娱,固圣贤之所喜。” 宋 梅尧臣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诗:“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懽娱亦异今。”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冷落 lěng luò
(1).冷清;不热闹。 唐 钱起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诗:“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过 江 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 吴 姝。”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去的半月其程,怎么门前的地也没人扫,一剗的长起青苔来,这般样冷落了也?”《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员外 自得了这个异梦,心绪如狂,从京师赶回家来,只见门庭冷落,寂无一人。”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汤文正》:“ 仁皇帝 初南巡,公引驾自 盘门 入,以为 吴郡 中最冷落者。曰:‘无得使上知 吴 奢荡,有损圣德。’” 杨朔 《蓬莱仙境》:“在我的记忆当中, 蓬莱 是个古老的小城,街道狭窄,市面冷落,现时竟这样繁华,我怎能认识它呢?”
(2).冷淡;冷淡地对待。 唐 卢仝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诗:“ 淮 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疏了絃上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你向来有了心上人,把我冷落了多时。”《红楼梦》第二三回:“﹝ 元妃 ﹞却又想 寳玉 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恐 贾母 、 王夫人 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 叶圣陶 《膈膜》:“那主人最是烦劳了:他要轮流和客人谈话,不欲冷落了一个人。”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1.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2.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感慨 gǎn kǎi
亦作“ 感嘅 ”。
1.谓情感愤激。《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论》:“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復之耳。”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 燕 赵 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感触,感叹。《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所以 陶渊明 欲息交, 嵇叔夜 欲絶交, 刘孝标 又做下《广絶交论》,都是感慨世情,故为忿激之谭耳。”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四:“河山元气入残秋,感嘅时艰涕暗流。” 老舍 《骆驼祥子》三:“老者连连的点头,似乎有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漢語大詞典》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萧索(蕭索)xiāo suǒ
(1).萧条冷落;凄凉。 晋 陶潜 《自祭文》:“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宋 刘过 《谒金门》词:“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 明 高启 《长洲苑》诗:“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鬱葱。” 柔石 《二月》九:“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
(2).疏散;稀少。《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唐 王初 《自和书秋》:“陇首斜飞避弋鸿,頽云萧索见层空。”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尔来飘流二十载,鬢髮萧索垂霜冰。”《明史·李时传》:“扈蹕謁陵,道 沙河 ,帝见居民萧索,愴然曰:‘七陵在此,宜加守护。’”
(3).淡漠。《魏书·崔道固传》:“ 安都 视人殊自萧索, 毕捺 固依依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司空图》:“某宦情萧索,百事无能。”
(4).衰颓。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犹病热阳狂之人,恶其疾而以毒寒攻之,疾去而元气亦萧索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一夜 莲 来,惊曰:‘郎何神气萧索?’”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七:“寒风萧索一旦至,竟得几时保光华。” 唐 元稹 《酬乐天雪中见寄》诗:“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元 萨都剌 《暮行》诗之一:“千山月崔嵬,万叶雨萧索。” 清 徐兰 《赤陵姐琵琶歌》:“曲终马上风萧索,风吹泪逐哀弦落。”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