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人间尘埃子,白日空茫茫。

白玉蟾宋代〕《荷风荐凉屷于御风台者六因赋古

黄昏六点星,飞堕天南方。
荡荡无边秋,水色涵天光。
紫壶如朱槿,鲜妍敌露霜。
紫琼如芙蓉,风韵何清凉。
紫烟如芝兰,涧谷含幽芳。
紫云如木犀,内秘天家香。
鹤林如甘菊,端可寿而臧。
满泛九霞觞,与客秋兴长。
紫清如芰荷,堪制仙人裳。
愿言六人者,驾月宝帝旁。
先拜紫皇前,次谒王母房。
人间尘埃子,白日空茫茫。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人间尘埃白日茫茫

人间(人間)rén jiān
亦作“ 人閒 ”。
(1).人类社会。《韩非子·解老》:“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后汉书·卓茂传》:“凡人之生,羣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寧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閒邪?” 宋 苏轼 《鱼蛮子》诗:“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清 郑燮 《寄许生雪江》诗之二:“金紫人间事,縹緗我辈需。”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横空出世,莽 崑崙 ,閲尽人间春色。”
(2).尘世;世俗社会。《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丽质仙娥生月殿。謫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稽善恶》:“廿三日送灶上天,奏人间一年之善恶。”《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九:“难道在天上也和在人间一样,爱情也是不自由的吗?”
(3).民间。《后汉书·王昌传》:“普天率土,知朕隐在人间。”《南史·齐高帝纪》:“ 明帝 ( 宋明帝 )嫌帝( 萧道成 )非人臣相,而人间流言,帝当为天子, 明帝 愈以为疑。”《新唐书·杜正伦传》:“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四·吴皇后临〈兰亭〉》:“宪 圣慈烈皇后 尝临《兰亭帖》,佚在人间, 咸宁 郡王 韩世忠 得之,表献。”  ——《漢語大詞典》
尘埃(塵埃)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鳶。”《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唐 杜甫 《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 咸阳桥 。” 柔石 《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朔风一阵阵地扫清她身上底尘埃和她胸中底苦痛。”
(2).犹尘俗。《淮南子·俶真训》:“芒然仿佯於尘埃之外,而消摇於无事之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非超越尘埃,解脱人事,或愚屯罔识,惟众是从者,其能缄口而无言乎?”
(3).指社会的底层。《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 梁夫人 ,能於尘埃中识拔 韩世忠 。” 清 钮琇 《记吴六奇将军事》:“海内奇杰,非从尘埃中物色,未可得也。”
(4).喻肮脏或肮脏的东西。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坦率地说,我们谁的心灵中没有封建的尘埃呢?”
(5).污染,蒙受污秽。 清 周亮工 《皖江与文灯岩》诗:“文章干气象,姓字不尘埃。”  ——《漢語大詞典》
子 zǐ《國語辭典》

子 [ zǐ ]

  1. 地支的第一位。
  2. 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 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如:「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 后代、子孙。如:「绝子绝孙」。《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5. 稚幼的鸟兽。如:「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 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如:「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 对一般人的通称。如:「小女子」、「无聊男子」。《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8. 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如:「孔子」、「孟子」。
  9. 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如:「内子」、「外子」。
  10. 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如:「子弟」。《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11. 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如:「经、史、子、集。」
  12.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如:「公、侯、伯、子、男。」
  1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你。《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同「尔 」、「汝」。
  1. 幼小的。如:「子鸡」、「子姜」、「子猪」。
  2. 和母对称的。见「子金」、「子音」等条。
  3. 派生的、有所属的。见「子目」、「子句」等条。
  1. 照顾、抚爱。《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子 [ zi ]

  1. 词尾:➊ ​ 接名词。如:「桌子」、「筷子」。➋ ​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➌ ​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➍ ​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白日 bái rì
(1).太阳;阳光。《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
(2).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 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
(3).白昼;白天。《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
(4).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
(5).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漢語大詞典》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茫茫 máng máng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儻儻而无羈乎。”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
(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杨衡 《桂州与陈羽念别》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陈维嵩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
(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餘里。” 宋 王安石 《吴任道说应举时事》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杜浚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佇立山岗。”
(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隋书·音乐志上》:“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絶,茫茫国恨何时雪?”
(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刘长卿 《经漂母墓》诗:“春草茫茫緑,王孙旧此游。”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耕牛》:“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