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仙灵舆昔无期,想跨九凤衣羽衣。
白玉蟾〔宋代〕《南岳九真歌题寿宁冲和阁》
笑携魏王大瓠落,往观洞庭张帝乐。
醉骑八风访广漠,九天之上无南岳。
我寻九贡诮冥寞,乱云深中涌楼阁。
玉帝苦诏陈兴明,双童前吹紫鸾笙。
尹君道全骖后尘,先殿后卫森火铃。
皓首惠度其姓陈,却立虹桥叫霜鹰。
施友粲然索天笑,露冷松寒月华皎。
无人为呼张法要,万山猿啼夜虎啸。
张复有若如珍少,炼得身形成鹤瘦。
我今只忆徐灵期,嗽炼华池灌玉芝。
天柱峰头凤邓郁,旦旦黄芽饲白龟。
玉仙灵舆昔无期,想跨九凤衣羽衣。
香火在帝去已久,玉笥亦九门亦九。
坛上仙翁何仙良,为问渺茫再来否。
朝粤暮梧傥可到,泠然来此同楼居。
醉骑八风访广漠,九天之上无南岳。
我寻九贡诮冥寞,乱云深中涌楼阁。
玉帝苦诏陈兴明,双童前吹紫鸾笙。
尹君道全骖后尘,先殿后卫森火铃。
皓首惠度其姓陈,却立虹桥叫霜鹰。
施友粲然索天笑,露冷松寒月华皎。
无人为呼张法要,万山猿啼夜虎啸。
张复有若如珍少,炼得身形成鹤瘦。
我今只忆徐灵期,嗽炼华池灌玉芝。
天柱峰头凤邓郁,旦旦黄芽饲白龟。
玉仙灵舆昔无期,想跨九凤衣羽衣。
香火在帝去已久,玉笥亦九门亦九。
坛上仙翁何仙良,为问渺茫再来否。
朝粤暮梧傥可到,泠然来此同楼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玉仙 yù xiān
(1).仙女,美女。 唐 杜牧 《瑶瑟》诗:“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风景人间不如此,动摇 湘水 彻明寒。” 唐 刘兼 《春夜》诗:“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闋。”
(2).道观名,即 玉仙观 。故址在今 开封市 。 宋 苏轼 《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 吕希哲 《家塾记》: 玉仙观 ,在京城 宣化门 外。”
(3).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树名騫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问 《台山杂咏》之八“草花” 清 施国祁 注:“《清凉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钵囊、玉仙。” ——《漢語大詞典》
(2).道观名,即 玉仙观 。故址在今 开封市 。 宋 苏轼 《安国寺寻春》诗:“遥知二月王城外, 玉仙 洪福 花如海。”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 吕希哲 《家塾记》: 玉仙观 ,在京城 宣化门 外。”
(3).道教称食骞树之叶而成仙者。《云笈七籤》卷八:“月中树名騫树,一名药王,凡有八树,在月中也。得食其叶者为玉仙。玉仙之身,洞澈如水精瑠璃焉。”
(4).花名。 元好问 《台山杂咏》之八“草花” 清 施国祁 注:“《清凉山志》:名花有五,曰日菊、金芙蓉、百枝、钵囊、玉仙。” ——《漢語大詞典》
灵舆(靈輿)líng yú
亦作“ 灵轝 ”。
(1).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觴,灵舆位,偃蹇驤。” 颜师古 注:“神既毕饗,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二:“ 夏后 乘灵舆, 夸父 为 邓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2).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鐘,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 李善 注:“ 服虔 曰:灵舆,天子舆也。” 吕延济 注:“灵舆,革车也。”
(3).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孙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播 等号护灵舆,以 永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迁祔于京兆府 富平县 淳化乡 之某原,从吉兆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太后与帝举哀后苑,百官奉灵轝由 西华门 以出,用一品礼殯 洪福寺 。” ——《漢語大詞典》
(1).神灵乘坐的车驾。《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广宣延,咸毕觴,灵舆位,偃蹇驤。” 颜师古 注:“神既毕饗,则严驾灵舆,引其侍从之位,偃蹇高驤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二:“ 夏后 乘灵舆, 夸父 为 邓林 。”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十:“当追帝女迹,出入泛灵舆。”
(2).天子乘坐的革车。《文选·扬雄〈羽猎赋〉》:“撞鸿鐘,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 李善 注:“ 服虔 曰:灵舆,天子舆也。” 吕延济 注:“灵舆,革车也。”
(3).即灵车。《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孙晧 ﹞追諡父 和 曰 文皇帝 ,改葬 明陵 ……以灵舆法驾,东迎神於 明陵 。” 唐 白居易 《唐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播 等号护灵舆,以 永贞 元年十月二十五日,迁祔于京兆府 富平县 淳化乡 之某原,从吉兆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八:“太后与帝举哀后苑,百官奉灵轝由 西华门 以出,用一品礼殯 洪福寺 。” ——《漢語大詞典》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无期(無期)wú qī
(1).无穷尽;无限度。《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篇‘万寿无期’及此篇‘逸豫无期’,皆谓无穷极也。”《吕氏春秋·怀宠》:“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徵敛无期,求索无厌……若此者天之所诛也。” 高诱 注:“期,度;厌,足。” 汉 班婕妤 《自悼赋》:“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2).指无了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
(3).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隶释·汉费凤别碑》:“壹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频 《关东逢薛能》诗:“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金 元好问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诗:“ 平子 归田元有约, 魏舒 襆被恐无期。”
(4).指没有约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诗:“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 ——《漢語大詞典》
(2).指无了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
(3).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隶释·汉费凤别碑》:“壹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频 《关东逢薛能》诗:“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金 元好问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诗:“ 平子 归田元有约, 魏舒 襆被恐无期。”
(4).指没有约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诗:“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 ——《漢語大詞典》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跨 kuà《國語辭典》
跨 [ kuà ]
动- 举步移动。如:「向右横跨一步。」
- 乘、骑。《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裤白虎,被豳文,跨野马。」宋·陆游〈谒石犀庙〉诗:「兴亡俱昨梦,惆怅跨驴归。」
- 越过。《左传·昭公十三年》:「既乃与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康王跨之。」晋·杜预·注:「跨,过其上也。」
- 超出、胜过。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六首之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 兼及。如:「跨组」、「跨行」。《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统驭、占有。《国语·晋语一》:「不跨其国,可谓挟乎?」三国吴·韦昭·注:「跨,犹据也。」《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 横架其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上·粤西游记》:「二水合而西南,则又观音桥跨之。」
- 悬挂、佩戴。《水浒传·第四五回》:「石秀捉了包裹,跨了解腕尖刀,来辞潘公。」
- 两腿之间。《汉书·卷三四·韩信传》:「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通「胯」。
九凤(九鳳)jiǔ fèng
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北极天柜 ,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 ——《漢語大詞典》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名-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動-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羽衣 yǔ yī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漢語大詞典》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