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早听啼莺,太液波晴写黄鹄。
江边独柳飞群鸦,败枝残叶秋风斜。石泉可饮不可啄,似闻落日鸣哑哑。
一段凄凉幽思足,忽忆看花过韦曲。上林春早听啼莺,太液波晴写黄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上林 shàng lín
(1).古宫苑名。 秦 旧苑, 汉 初荒废,至 汉武帝 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 西安市 西及 周至 、 户县 界。《三辅黄图·苑囿》:“ 汉 上林苑 ,即 秦 之旧苑也。《汉书》云:‘ 武帝 建元 三年,开 上林苑 ,东南至 蓝田 宜春 、 鼎湖 、 御宿 、 昆吾 ,旁 南山 而西,至 长杨 、 五柞 ,北绕 黄山 ,濒 渭水 而东,周袤三百果。’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漢語大詞典》
(2).古宫苑名。 东汉 光武帝 时建造。故址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 汉 魏 洛阳 故城西。 东汉 永平 十五年冬,车骑校猎 上林苑 ,即此。
(3).古宫苑名。 南朝 宋 大明 三年建造。故址在今 江苏 南京市 玄武湖 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宋 岳飞 《从驾游内苑应制》诗:“勒报游西内,春光靄上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 秣陵 城烟雨萧条。”
(5).指 司马相如 的《上林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相如 《上林》,繁类以成艳。” 唐 李白 《大猎赋》:“《上林》云:左 苍梧 ,右 西极 。” ——《漢語大詞典》
春早
宋 陆游 梅花 画图省识惊春早,玉笛孤吹怨夜残。 ——《骈字类编》
听 ( 聽 ) tīng《國語辭典》
听 [ yǐn ]
副- 笑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亡是公听然而笑。」唐·劉禹錫〈說驥〉:「睹之周體,眙然視,听然笑,既而抃隨之。」
啼莺(啼莺)
补禽经说章茂深尝得其妇翁石林所书贺新郎词首曰睡起啼莺语章疑其误颇诘之石林曰老夫尝得之矣流莺不解语啼莺解语见禽经而今禽经无之疑非全本梁昭明太子锦带书三月啼莺出谷 ——《韵府拾遗 庚韵》
太液 tài yè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漢語大詞典》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漢語大詞典》
波 bō《國語辭典》
波 [ bō ]
名- 水因涌流或风力振荡所产生的起伏现象。如:「水波」、「海波」。
- 比喻目光。如:「眼波」、「秋波」。《文选·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 物理学上指由弹性体振动所产生像波浪一样起落的现象。如:「音波」、「电波」。
- 永字八法之一。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也称为「捺」、「磔」。
- 量词。计算接续情势的单位。如:「第三波」、「一波又一波的攻势。」
- 姓。如汉代有波俊。
- 跑。如:「奔波」。明·李翊《俗呼小录·卷一》:「跑谓之波。」
- 逃。《法苑珠林˙卷二六》引南齐˙王琰《冥祥记》:「苏峻之乱,都邑人士皆东西波迁。」《乐府诗集·卷二五·企喻歌辞·横吹曲辞五·四曲之一》:「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 元曲科白中常用作语助词,置于句中或句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心波学士!我愿为之,并不推辞,自有言语。」同「吧 」。
波 [ pō ]
- (一)之又音。
晴 qíng《國語辭典》
晴 [ qíng ]
动- 雨雪停止。《文选·潘岳·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元·张可久〈人月圆·梅花浑似真真面〉曲:「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 清朗无云的天气。如:「秋晴」、「阴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晴朗的。如:「晴天霹雳」、「晴空万里」。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唐·贾岛〈送人适越〉诗:「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
写 ( 寫 ) xiě
写 [ xiě ]
- 用笔作字:~字。~作。编~。
- 描摹,叙述:~生。~实。~照(❶画人物的形象;❷描写刻画)。轻描淡~。
黄鹄(黄鵠)huáng hú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嵩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嵩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