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师 ( 師 ) shī
师 [ shī ]
-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
-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
- 效法:~法古人。
- 榜样:~范。
-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
-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
- 军队:会~。出~。
-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
- 一国的首都:京~。
- 姓。
领 ( 領 ) lǐng
领 [ lǐng ]
- 颈,脖子:引~而望。
- 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衣~。~口。~结。~带。~章。
- 事物的纲要:~袖。要~。提纲挈~。
- 带,引,率(shuài):带~。率(shuài)~。~头。~衔。
- 治理的,管辖的:~海。~空。~土。~域。占~。
- 接受,取得:~奖。~命。~款。~教(jiào )。招~。
- 了解,明白:~悟。~略。心~神会。
- 量词,用于衣服、席、箔等:一~席。
- 同“岭”,山岭。
郡 jùn《國語辭典》
郡 [ jùn ]
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域的名称。周时县大郡小,以县统郡,至秦始皇时,废封建,行郡县,郡大县小,以郡统县,汉以后历代因袭,隋唐时曾罢郡置州,宋时改郡为府。《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 姓。如明代有郡敬。
檄 xí《國語辭典》
檄 [ xí ]
名- 古代用于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文选·曹植·白马篇》:「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 用檄文饬令、告知等。《聊斋志异·卷一一·王者》:「于是急檄属官,设法补解讫。」《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县把这情由细细写了个禀帖,禀知按察司。按察司行文书檄了知县去。」
雷轰(雷轰)
墨客挥犀一书生谒范文正公自言饥寒时盛称欧阳率更书荐福寺碑一本直数金范为打千本纸墨已具一夕雷轰其碑语曰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陆游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诗电火雷轰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雷刘因城楼待雨诗雨入江楼势欲吞轰 何止语难闻 ——《骈字类编》
电掣(電掣)diàn chè
电光急闪而过。喻迅速、转瞬即逝。 南朝 梁简文帝 《金錞赋》:“野旷尘昏,星流电掣。” 宋 姜特立 《霜天晓角·为夜游湖作》词:“欢娱电掣,何况轻离别。” 金 元好问 《恶雨》诗:“霆轰冰墖碎,电掣玉绳连。” 叶圣陶 《四三集·逃难》:“他又电掣一般温习了一回加减法的心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