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晋 ( 晉 ) jìn
晋 [ jìn ]
- 进:~级。~升。~谒(进见)。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 中国朝代名:西~。东~。
郑 ( 鄭 ) zhèng
郑 [ zhèng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 姓。
思远(思遠)sī yuǎn
谓追思先人。《汉书·礼乐志》:“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 晋 郭璞 《登百尺楼赋》:“情眇然以思远,悵自失而潜愠。” ——《漢語大詞典》
七十
魏晋 曹植 鼙舞歌五首 其二 灵芝篇 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娱亲。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唐 白居易 戏答皇甫监 寒宵劝酒君须饮,君是孤眠七十身。
唐 窦巩 代邻叟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唐 王涣 上裴侍郎 青衿七十榜三年,建礼含香次第迁。
元 刘因 送仲常游北岳 长怀七十户,为我谢仙扃。 ——《骈字类编》
七 qī《國語辭典》
七 [ qī ]
名- 介于六与八之间的自然数。大写作「柒」,阿拉伯数字作「7」。
- 文体名。参见「七体 」条。
- 民俗称丧事每七日设奠一次为「作七」,由头七到尾七共需进行七次,称为「七七」。《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孙惠蔚传》:「从绰死后,每至七日至百日,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行道。」《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善继只是点名应客,全无哀痛之意,七中便择日安葬。」
- (「七」字通常读为阴平,惟口语中连用在去声字及轻声字之前时读为阳平,如:「七月」、「七个」。)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葛洪 gě hóng
(284-364)东晋道家、医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自幼好神仙导养之法。先后从郑隐、鲍玄学炼丹术和道术。后闻交趾出丹砂,求为勾漏令。携子侄至广州,止于罗浮山炼丹。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西京杂记》等。 ——《漢語大詞典》
一相
华严经知一切唯是一相 ——《韵府拾遗 漾韵》
识 ( 識 ) shí/zhì
识 [ shí ]
-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记住:博闻强~。
- 标志,记号。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