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名-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脱略 tuō lüè
(1).轻慢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 张铣 注:“脱略,轻易。”《晋书·谢尚传》:“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宋 梅尧臣 《答高判官知唐君夜饮》诗:“醉言多脱略,吾党不须猜。”《孽海花》第十三回:“一个短胖身材,紫圆脸盘,举动脱略的是 段扈桥 。”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十章:“太太倒莫见怪,我这个人素来脱略,岂只你那打拗卦的脾气我未摸清楚,其实没有摸清楚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钱钟书 《围城》一:“ 鲍小姐 睡了一天多才起床,虽和 方鸿渐 在一起玩,不像以前那样的脱略形骸,也许因为不日到 香港 ,先得把身心收拾整洁。”
(2).脱去;省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寻其传体,必 曼倩 之自叙也。但 班氏 脱略,故世莫知之。” 浦起龙 通释:“脱略者,谓脱去其‘自叙如此’一句。” 唐 皎然 《答苏州韦应物》诗:“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攖。”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惜乎《汉书》脱略,漫见於此。”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别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传》,文词脱略,往往难读,亦此类。” ——《漢語大詞典》
(2).脱去;省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寻其传体,必 曼倩 之自叙也。但 班氏 脱略,故世莫知之。” 浦起龙 通释:“脱略者,谓脱去其‘自叙如此’一句。” 唐 皎然 《答苏州韦应物》诗:“脱略文字累,免为外物攖。”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惜乎《汉书》脱略,漫见於此。” 清 黄鷟来 《赠家尊古》诗:“脱略绳墨跡,规矩出自然。”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别有一百二十四回之《水滸传》,文词脱略,往往难读,亦此类。” ——《漢語大詞典》
形骸 xíng hái
(1).人的躯体。《庄子·天地》:“汝方将忘汝神气,堕汝形骸,而庶几乎?”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比读 庄生 之文,悟其元旨,知物论生於是非,生死累於形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2).指外貌;容貌。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 尼父 远得崇替於未兆,近失 澹臺 於形骸。” 明 唐寅 《感怀》诗:“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 ——《漢語大詞典》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名-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孟 mèng《國語辭典》
孟 [ mèng ]
形- 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大的。《说文解字·子部》:「孟,长也。」《左传·隐公元年》:「傅惠公元妃孟子。」唐·孔颖达·正义:「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长幼之别字也。」
- 卤莽的、夸大的。如:「孟浪」。《管子·任法》:「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
-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逸周书·卷六·周月》:「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时当冬之孟,隙窍缩寒涨。」
- 孟子或《孟子》一书的简称。如:「孔孟」、「论孟」。
- 姓。如战国时邹有孟轲。
简 ( 簡 ) jiǎn
简 [ jiǎn ]
-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板:竹~。~牍。~策。~册。
- 书信:~帖。~札。信~。书~。
- 不复杂:~单。~易。~略。~要。~便。~洁。~练。册繁就~。言~意赅。
- 选择:~拔。~选。~任。
- 姓。
尚书(尚書)shàng shū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漢語大詞典》
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寄书(寄書)jì shū
传递书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赋》:“亲友离絶,妻孥流转; 玉关 寄书, 章臺 留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二:“寄书何时到, 江 汉 春茫茫。”《水浒传》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杀了 阎婆惜 ,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忽有客自 东粤 来,寄 陶生 函信。发之,则嘱姊归焉。考其寄书之日,即妻死之日。”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