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桂花已是上番香,枫叶飘红柿叶黄。

白玉蟾宋代〕《秋日书怀三首

桂花已是上番香,枫叶飘红柿叶黄。
社日雨多晴较少,秋风昼热暮差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桂花上番枫叶飘红柿叶

桂花 guì huā
亦作“ 桂华 ”。
(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 唐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 明 王慎中 《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唐 韩愈 《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漢語大詞典》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上番 shàng fān
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三:“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仇兆鳌 注:“《杜臆》:‘种竹家初番出者壮大,养以成竹,后出渐小,则取食之。’ 赵 注:‘上番,乃 川 语。’”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清 赵翼 《杨舍寓斋平池中荷花一夕大雨众蕊皆淹》诗:“竹非上番笋,茶已第二纲。”
谓轮替值勤。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小园子、快行、亲从、輦官、黄院子、内诸司司属人员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廡,祗候服役。”《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閲於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枫叶(楓葉)fēng yè
枫树叶。亦泛指秋令变红的其他植物的叶子。诗文中常用以形容秋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晚出西射堂》诗:“晓霜枫叶丹,夕曛嵐气阴。”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潯阳 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山远天高烟水寒,两岸楼臺枫叶丹。” 杨朔 《香山红叶》:“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像枫叶?’”  ——《漢語大詞典》
飘红(飘红)
韦庄诗飘红堕白堪惆怅少别秾华又隔年  ——《韵府拾遗 东韵》
柿叶(柿葉)shì yè
(1).柿树的叶子。经霜即红。诗文中常用以渲染秋色。 唐 白居易 《寄内》诗:“桑条初緑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宋 苏轼 《睡起》诗:“柿叶满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春篝。” 元 虞集 《答钱翼之》诗:“闭门三月梨花雨,徧写千林柿叶霜。”
(2).《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於是 慈恩寺 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后常用“书柿叶”为勤苦习字的典故。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诗之三:“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 杨万里 《食鸡头子》诗之二:“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
(3).绫名。《事物异名录布帛·绫》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柿叶,今时綾名。”  ——《漢語大詞典》
黄 ( 黃 ) huáng《國語辭典》
  1. 「黄 」的异体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