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风黄叶为知音。
昨夜西风起白苹,从前湖海几酸辛。
感今怀古无限事,拄颊闲思一怆神。
琼窟先生鼓玉琴,一调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风黄叶为知音。
初闻如风吹梧桐,次听如雨鸣芭蕉。
凄然如雁声遥遥,温然如莺暖夭夭。
忽而转调缓复急,海风吹起怒涛立。
夜深星月堕蓬山,神官不管蛟龙泣。
顿又换指清而和,牡丹芍药香气多。
露桥月榭风雨夕,如此杜鹃愁奈何。
浩浩长风送急雨,寂寞孤鸿落寒渚。
昏昏月色老猿啼,蔼蔼风光新燕语。
又如晴鹤唳苍烟,倏似寒鸦噪晴川。
良宵砌畔响秋蛩。清昼林间悲风蝉。
我思此声不堪比,使人欲悲复欲喜。
五月葛亮渡泸溪,九月荆轲过易水。
此声喜喜复哀哀,我志渺然在江淮。
方且琵琶亭下坐,倏又郁孤台上回。
琴声展转我心碎,我心多少平生事。
弦中招我栖林泉,指下呼我入富贵。
上界瑶池玉浪寒,凤凰阁下罗千官。
紫皇宴坐苍琳宫,岂复知我犹人间。
龟台烟冷风萧萧,十万彩女歌云璈。
自怜踪迹今尘土,安得金妃复赐桃。
青琅真人骑白鸾,日往日复玉京山。
不念曾与同僚时,清都绛阙何时还。
紫清夫人侍帝轩,朝朝嫣然妙华门。
盍思人世此凄苦,金鱼玉雁凭谁传。
琪花开遍翠微台,彩凤舞彻宝云仙。
麒麟守住虎关严,獬豸时复森其前。
不成终身只人世,吾身不翮心亦翅。
粗且神霄觅一宫,早作啸风鞭霆计。
此曲此曲君休弹,老眼无泪徒悲酸。
自知逍遥时节近,与君一笑开懽颜。
太华宫中多白莲,以金为花玉为根。
上有琼甲金丝龟,夜吸珠露花间眠。
紫琅殿深不可诘,时有火铃飞出入。
殿中仙君乘云軿,三千玉娥傍侍立。
此般景象犹未忘,所以思念时悲伤。
闻君琴声洗我心,自盍泰然发天光。
我昔神霄西台里,雪肌玉肤冰霜齿。
长歌一曲惊帝阍,解使八鸾舞神水。
又赏飞过广寒宫,一见嫦娥琼玉容。
不敢稽首便行过,倏复呼我醉瑶钟。
水府左仙萼绿华,身居东华帝子家。
时以瑶琴鸣五霞,一声弹落琼台花。
上元太真安长仙,日事玉皇上君前。
玉龙娇痴不肯舞,独自奏帝鸣鸾弦。
此声远矣吾不见,人间琴声更多变。
谁能以此清净心,许多悲懽相练缠。
琼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笔墨仙。
昔为东华校籍吏,屡亦舞笔灵君前。
失身堕世自叹息,东华欲归归未得。
翠娥掩泪香骨寒,长天远水日相忆。
君知否,吾将呼起大鹏驾琼云,
手持百万苍鹰兵。前驱天丁后火铃,
飞罡蹑纪下太清。又将东海捕金鲸,
骑之去谒蟾蜍精。却持万阵貔虎人,
下来红尘扬鼓钲。更烦先生试一举,
为我调中作金鼓。为我唤起李太白,
与我浩歌拍掌舞,君琴定是天上琴,
天上曲调人间音。为君醉中一狂歌,
千岩万壑白云深。
感今怀古无限事,拄颊闲思一怆神。
琼窟先生鼓玉琴,一调一弄符我心。
屈平宋玉不可挽,西风黄叶为知音。
初闻如风吹梧桐,次听如雨鸣芭蕉。
凄然如雁声遥遥,温然如莺暖夭夭。
忽而转调缓复急,海风吹起怒涛立。
夜深星月堕蓬山,神官不管蛟龙泣。
顿又换指清而和,牡丹芍药香气多。
露桥月榭风雨夕,如此杜鹃愁奈何。
浩浩长风送急雨,寂寞孤鸿落寒渚。
昏昏月色老猿啼,蔼蔼风光新燕语。
又如晴鹤唳苍烟,倏似寒鸦噪晴川。
良宵砌畔响秋蛩。清昼林间悲风蝉。
我思此声不堪比,使人欲悲复欲喜。
五月葛亮渡泸溪,九月荆轲过易水。
此声喜喜复哀哀,我志渺然在江淮。
方且琵琶亭下坐,倏又郁孤台上回。
琴声展转我心碎,我心多少平生事。
弦中招我栖林泉,指下呼我入富贵。
上界瑶池玉浪寒,凤凰阁下罗千官。
紫皇宴坐苍琳宫,岂复知我犹人间。
龟台烟冷风萧萧,十万彩女歌云璈。
自怜踪迹今尘土,安得金妃复赐桃。
青琅真人骑白鸾,日往日复玉京山。
不念曾与同僚时,清都绛阙何时还。
紫清夫人侍帝轩,朝朝嫣然妙华门。
盍思人世此凄苦,金鱼玉雁凭谁传。
琪花开遍翠微台,彩凤舞彻宝云仙。
麒麟守住虎关严,獬豸时复森其前。
不成终身只人世,吾身不翮心亦翅。
粗且神霄觅一宫,早作啸风鞭霆计。
此曲此曲君休弹,老眼无泪徒悲酸。
自知逍遥时节近,与君一笑开懽颜。
太华宫中多白莲,以金为花玉为根。
上有琼甲金丝龟,夜吸珠露花间眠。
紫琅殿深不可诘,时有火铃飞出入。
殿中仙君乘云軿,三千玉娥傍侍立。
此般景象犹未忘,所以思念时悲伤。
闻君琴声洗我心,自盍泰然发天光。
我昔神霄西台里,雪肌玉肤冰霜齿。
长歌一曲惊帝阍,解使八鸾舞神水。
又赏飞过广寒宫,一见嫦娥琼玉容。
不敢稽首便行过,倏复呼我醉瑶钟。
水府左仙萼绿华,身居东华帝子家。
时以瑶琴鸣五霞,一声弹落琼台花。
上元太真安长仙,日事玉皇上君前。
玉龙娇痴不肯舞,独自奏帝鸣鸾弦。
此声远矣吾不见,人间琴声更多变。
谁能以此清净心,许多悲懽相练缠。
琼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笔墨仙。
昔为东华校籍吏,屡亦舞笔灵君前。
失身堕世自叹息,东华欲归归未得。
翠娥掩泪香骨寒,长天远水日相忆。
君知否,吾将呼起大鹏驾琼云,
手持百万苍鹰兵。前驱天丁后火铃,
飞罡蹑纪下太清。又将东海捕金鲸,
骑之去谒蟾蜍精。却持万阵貔虎人,
下来红尘扬鼓钲。更烦先生试一举,
为我调中作金鼓。为我唤起李太白,
与我浩歌拍掌舞,君琴定是天上琴,
天上曲调人间音。为君醉中一狂歌,
千岩万壑白云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屈 qū《國語辭典》
屈 [ qū ]
名- 委曲的心意。如:「受屈」、「叫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代子求官,為夫訴屈。」
- 姓。如戰國時楚國有屈原。
- 彎曲。如:「屈膝」、「屈指一算」。
- 降服、折服。如:「屈服」。《孟子·滕文公下》:「威武不能屈。」唐·韓愈〈張中丞傳後敘〉:「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
- 降低身分。如:「屈意奉承」、「屈駕光臨」。《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欲屈己以存道,貶身以救世。」
- 彎曲不直。《孟子·告子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 短虧、虧損。如:「理屈」、「情屈」。漢·王充《論衡·自紀》:「然則辯言必有所屈,通文猶有所黜。」
- 勉強、強迫。《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 冤枉。如:「屈死」、「屈打成招」。
平 píng《國語辭典》
平 [ píng ]
形- 不高不低、不凸出的。如:「平地」、「平房」、「平沙」。唐·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宋·陆游〈初发夷陵〉诗:「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
- 协调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 均等的。如:「平均」、「平等」。
- 安宁的。如:「心平气和」、「风平浪静」。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没有战争的。如:「和平」、「太平」。唐·韩愈〈争臣论〉:「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寻常的。如:「平日」、「平时」、「平常」。
- 不分胜负的。如:「平手」。
- 缺少变化的。如:「声音低平」。
- 公正的、无偏倚的。如:「平分」、「平反」。
- 不高不低的。如:「平推」、「平铲」。
- 使安定、征服。如:「平乱」、「跨海平魔」。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媾和、和好。《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
- 压抑。如:「怨气难平」。
- 犁平、辗平、推平。如:「去将地平一平。」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平声 」条。
- 大陆地区北平市的简称。如:「王兄今日赴平公干。」
- 姓。如汉代有平当。
平 [ pián ]
动- 辨别。参见「平章百姓 」条。
宋玉 sòng yù
战国 时 楚 人,辞赋家。或称是 屈原 弟子,曾为 楚顷襄王 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人常以 宋玉 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又传说其人才高貌美,遂亦为美男子的代称。 唐 张鷟 《游仙窟》:“华容婀娜,天上无儔;玉体逶迤,人间少匹。辉辉面子,荏苒畏弹穿;细细腰支,参差疑勒断。 韩娥 宋玉 ,见则愁生; 絳树 青琴 ,对之羞死。” 宋 周邦彦 《红罗袄·秋悲》词:“ 楚 客忆江蘺,算 宋玉 未必为秋悲。” 明 陈所闻 《闺思》曲之一:“销魂鶯燕偏拖逗,不知 宋玉 何缘独怨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若非 宋玉 墙边过,定是 潘安 车上来。” ——《漢語大詞典》
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挽 ( 輓 ) wǎn《國語辭典》
挽 [ wǎn ]
动- 拉、引。如:「挽车」。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 卷起。宋·苏轼〈送周朝议守汉州〉诗:「召还当有诏,挽袖谢邻里。」
- 系、盘结。如:「挽发」。《老残游记·第九回》:「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是道士。」通「绾」。
- 哀悼死者的。如:「挽歌」、「挽联」、「挽词」。通「挽」。
西风(西風)xī fēng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 李白 《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扬子 。”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送周求卓之任荥阳》词:“西风夕照,老鸦啼上枯树。”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贺敬之 《伟大的祖国》诗:“看牛鬼蛇神,正节节溃败,东风浩荡西风衰。” ——《漢語大詞典》
黄叶(黄葉)huáng yè
(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漢語大詞典》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知音 zhī yīn
(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