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野猿惊,清啸岩花落。
周巽〔元代〕《山居乐为吉州文世杰赋》
萝壁卧閒云,松巢立孤鹤。飘飘丹丘生,栖息在林壑。
楼倚芙蓉屏,屏高翠如削。长吟野猿惊,清啸岩花落。
卷迹云共归,鸣皋鹤初作。朝市自纷纭,山居有真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长吟(長吟)cháng yín
(1).犹长鸣。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汉 祢衡 《鹦鹉赋》:“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2).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 汉 刘向 《九叹·离世》:“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二:“心之忧兮,永啸长吟。” 唐 张鷟 《游仙窟》:“独嚬眉而永结,空抱膝而长吟。” 清 刘大櫆 《杂诗》之四:“沉忧不能寐,揽衣起长吟。”
(3).吟咏,吟诵。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明 申涵光 《野兴》诗:“野况閒能得,长吟懒未穷。” ——《漢語大詞典》
(2).哀愁怨慕时发出长而缓的声音。 汉 刘向 《九叹·离世》:“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三国 魏 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之十二:“心之忧兮,永啸长吟。” 唐 张鷟 《游仙窟》:“独嚬眉而永结,空抱膝而长吟。” 清 刘大櫆 《杂诗》之四:“沉忧不能寐,揽衣起长吟。”
(3).吟咏,吟诵。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明 申涵光 《野兴》诗:“野况閒能得,长吟懒未穷。” ——《漢語大詞典》
野猿
唐 白居易 游宝称寺 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
唐 皮日休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唐 杜荀鹤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骈字类编》
唐 皮日休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唐 杜荀鹤 乱后逢李昭象叙别 却与野猿同橡坞,还将溪鸟共渔矶。 ——《骈字类编》
惊 ( 驚 ) jīng
惊 [ jīng ]
-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 出人意料的:~喜。
清啸(清嘯)qīng xiào
清越悠长的啸鸣或鸣叫。《晋书·刘琨传》:“ 琨 乃乘月登楼清啸。” 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日暮却登寒垒望,饱鴟清啸伏尸堆。” 宋 陆游 《午睡起消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踟躇遂忘归,清啸送日落。” 清 钱谦益 《许夫人啸雪庵》诗序:“ 苏门山 头,岭闻清啸。” ——《漢語大詞典》
岩花(岩花)
唐 李乂 春日侍宴芙蓉园应制 涧筱缘峰合,岩花逗浦飞。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唐 李咸用 春风 辇草不消力,岩花应费功。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涧籁添仙曲,岩花借御香。
元 杜本 送李伯循 岩花冉冉难留客,汀草纤纤独倚楼。
元 袁桷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 其二 举袖岩花落,击楫江鸥还。 ——《骈字类编》
唐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唐 李咸用 春风 辇草不消力,岩花应费功。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涧籁添仙曲,岩花借御香。
元 杜本 送李伯循 岩花冉冉难留客,汀草纤纤独倚楼。
元 袁桷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 其二 举袖岩花落,击楫江鸥还。 ——《骈字类编》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动-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 伶俐。如:「俐落」。
-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动-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名-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