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终 ( 終 ) zhōng
终 [ zhōng ]
-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 人死:临~。送~。
-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 姓。
南 nán/nā《國語辭典》
南 [ nán ]
名- 方位名。与「北」相对。如:「坐北朝南」、「大江南北」。《诗经·小雅·何人斯 》:「胡不自南?」
- 南方的乐曲。《礼记·文王世子》:「胥鼓南。」汉·郑玄·注:「南,南夷之乐也。」
- 姓。如唐代有南霁云。
- 向南行、向南移动。《周礼·地官·大司徒》:「日南则景短,多暑。」《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 南边的。如:「南岸」、「南极」。《陈书·卷二一·王固传》:「魏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
南 [ ná ]
- 参见「南无 」条。
表 ( 錶 ) biǎo《國語辭典》
表 [ biǎo ]
名- 外衣。《說文解字·衣部》:「表,上衣也。」清·段玉裁·注:「上衣者,衣之在外者也。」明·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
- 標識。《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貳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則百姓之與間,猶揭表而令之止也。」唐·尹知章·注:「表,謂以本為標,有所告示也。」
- 事物外在的一面。如:「外表」、「江表」、「虛有其表」、「出人意表」。《左傳·僖公五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文選·潘岳·西征賦》:「或從容傅會,望表知裡。」
- 模範、榜樣。如:「表率」、「為人師表」。《文選·班固·幽通賦》:「保身遺名,民之表兮。」
- 古代臣子呈給帝王的一種奏章。如三國蜀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表〉:「古者獻言於君,皆稱上書。漢定禮儀,乃有四品,其三曰表,然但用以陳請而已。後世因之,其用寖廣。」
- 石碑。《漢書·卷七五·李尋傳》:「千里立表,萬里連紀。」
- 墓表、墓誌。如宋代歐陽修的〈瀧岡阡表〉。
- 分格或分項以列記事物的文件。如:「報表」、「課表」、「統計表」、「調查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 人除正名以外的其他字號。《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高贊)接口就問說:『此位就是令親顏大官人?前日不曾問得貴表。』錢青道:『年幼無表。』」
- 計時器或計量器。如:「手表」、「電表」。《紅樓夢·第一九回》:「寶玉命取表來看時,果然針已指亥正。」也作「錶」。
- 表親。如:「姑表」、「姨表」、「老表」。
- 泛指行為不檢點的婦女,也多專指妓女。通「婊」。
- 姓。如明代有表貢。
- 加上外衣。《論語·鄉黨》:「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三國魏·何晏·箋:「必表而出之,加上衣。」
- 顯揚、獎勵。《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彩不表於後世也。」
- 傳達、宣布、告訴。如:「閒話不表」、「略表心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真正是沒頭的公事,表過不提。」
- 上奏章奏明某事。《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自表後主。」
- 上表推薦。《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傳》:「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
- 鑒察。如:「惟天可表」。《董西廂·卷七》:「負心的天地表!天地表!」
- 裝潢修補書畫。《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表了個手卷在此,願捐的寫在上面。」通「裱」。
秦观(秦觀)qín guān
秦 代的宫阙。《文选·沈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 终南 表 秦 观, 少室 邇王城。” 李善 注引《史记》:“ 始皇 表 南山 巔以为闕。 南山 ,则 终南 也。” ——《漢語大詞典》
少室
唐书高宗纪永隆元年二月丁巳如少室山西征记嵩山三十六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以其下各有石室 ——《韵府拾遗 质韵》
迩 ( 邇 ) ěr
迩 [ ěr ]
- 近:~来(近来)。遐~闻名(形容名声大,“遐迩”,即“远近”)。~言(浅显说话)。
王城 wáng chéng
(1).都城。《后汉书·赵温传》:“公前託为 董公 报讎,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説也。” 唐 戴叔伦 《送少微山人入蜀》诗:“世俗多离别,王城几日还?” 宋 苏轼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诗之一:“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明 袁宏道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之一:“仙人杰阁俯王城,西山见雨北山晴。”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刘子 、 单子 以 王猛 入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在今 洛阳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时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阴飴甥 会 秦伯 ,盟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当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漢語大詞典》
(2).地名。即 洛邑 。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春秋·昭公二十二年》:“秋, 刘子 、 单子 以 王猛 入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在今 洛阳市 西北偶。”
(3).地名。 春秋 时 大荔戎都 故址,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阴飴甥 会 秦伯 ,盟于 王城 。” 杨伯峻 注:“ 王城 当在今 陕西省 大荔县 东。”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