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是时怅思妇。安能久行役。

沈约南北朝〕《八咏诗 其二 会圃临春风

临春风。春风起春树。游丝暧如网。落花雰似雾。先泛天渊池。还过细柳枝。

蝶逢飞摇飏。燕值羽参池。扬桂旆。动芝盖。开燕裾。吹赵带。

赵带飞参差。燕裾合且离。回簪复转黛。顾步惜容仪。

容仪已炤灼。春风复回薄。氛氲桃李花。青跗含素萼。

既为风所开。复为风所落。摇绿蒂。抗紫茎。舞春雪。杂流莺。

曲房开兮金铺响。金铺响兮妾思惊。梧台未阴。淇川始碧。

迎行雨于高唐。送归鸿于碣石。经洞房。响纨素。感幽闺。思帏帟。

想芳园兮可以游。念兰翘兮渐堪摘。拂明镜之冬尘。解罗衣之秋襞。

既铿锵以动佩。又絪缊而流射。始摇荡以入闺。终徘徊而缘隙。

鸣珠帘于绣户。散芳尘于绮席。是时怅思妇。安能久行役。

佳人不在兹。春风为谁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思妇行役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怅 ( 悵 ) chàng
怅 [ chàng ]
  1. 失意,不痛快:~然若失。~恍(恍惚)。~望(怅然怀想)。~惘。~惋。~~。惆~。
思妇(思婦)sī fù
(1).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东南有思妇,长叹充幽闥。” 宋 陆游 《军中杂歌》之八:“征人楼上看太白,思妇城南迎 紫姑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女弟子》:“思妇不知秋夜冷,寒衣还未寄边城。” 何其芳 《画梦录·秋海棠》:“寂寞的思妇,凭倚在石阶前的石栏干畔。”
(2).鸟名。《文选·宋玉〈高唐赋〉》:“姊归思妇,垂鸡高巢,其鸣喈喈。”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思妇,亦鸟名也。”  ——《漢語大詞典》
安 ān《國語辭典》

安 [ ān ]

  1. 平稳、安全、舒适的状况或环境。如:「居安思危」、「转危为安」、「苟且偷安」。《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 安非他命的简称。如:「吸安」、「安毒」。
  3. 量词。安培的简称。参见「安培 」条。
  4. 姓。如汉代有安成。
  1. 平静、恬适。如:「安宁」、「坐立不安」。《汉书·卷六四下·严安传》:「心既和平,其性恬安。」
  2. 稳定的、静止的。如:「生活安稳」。唐·杨烱〈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
  1. 使稳定。如:「除暴安良」、「安民」。
  2. 装置、设置。如:「安电灯」、「安门窗」。
  3. 加上。如:「安罪名」。
  4. 存、怀、居。如:「你安的是什么心?」
  5. 习惯、熟悉。《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1. 岂、怎么。用于文言文。如:「安能如此?」《左传·宣公十二年》:「暴而不戢,安能保大?」
  1. 何处、那里。用于文言文。如:「而今安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 如何。《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
  1. 乃、于是。《荀子·仲尼》:「委然成文,以示之天下,而暴国安自化矣。」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久 jiǔ《國語辭典》

久 [ jiǔ ]

  1. 时间长远。如:「久违」、「久别重逢」、「久负盛名」。
  1. 经历时间的长短。如:「他出去多久了?」
  1. 旧的。《孔子家语·卷五·颜回》:「不忘久德,不思久怨。」
  1. 留、滞留。《孟子·公孙丑上》:「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汉·赵岐·注:「久,留也。」
行役 xíng yì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