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

鲍照南北朝〕《代陈思王京洛篇

凤楼十二重。
四户八绮窗。
绣桷金莲花。
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露。
罗幌不胜风。
宝帐三千所。
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
垂彩绿云中。
春吹回白日。
霜歌落塞鸿。
但惧秋尘起。
盛爱逐衰蓬。
坐视青苔满。
卧对锦筵空。
琴瑟纵横散。
舞衣不复缝。
古来共歇薄。
君意岂独浓。
惟见双黄鹄。
千里一相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紫烟绿云

扬 ( 揚 ) yáng
扬 [ yáng ]
  1.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2.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3. 在空中飘动:飘~。
  4.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5. 姓。
芬 fēn《國語辭典》

芬 [ fēn ]

  1. 香气。如:「含芳吐芬」。《楚辞·屈原·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晋·傅咸〈感别赋〉:「分绸缪而日新,兰蕙含芬。」
  2. 借指好名声、好德性。《文选·陆机·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晋书·卷七四·桓彝传·史臣曰》:「扬芬千载之上,沦骨九泉之下。」
  3. 姓。如周代有芬质。
  1. 隆起的样子。《管子·地员》:「青怵以肥,芬然若灰。」唐·尹知章·注:「芬然,壤起貌。」通「坟」。
  1. 众多。《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羽旄殷盛,芬哉芒芒。」唐·颜师古·注:「芬亦谓众多。」通「纷」。
紫烟(紫煙)zǐ yān
亦作“ 紫烟 ”。
(1).紫色瑞云。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 赤松 临上游,驾鸿乘紫烟。”《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贵嬪生於 樊城 ,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光’为名。” 宋 范仲淹 《上汉谣》:“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樾巢近体》:“书成招手呼青鸟,歌罢翻身上紫烟。”
(2).山谷中的紫色烟雾。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长途弘翠微,香楼间紫烟。”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水》诗之二:“日照 香炉 生紫烟,遥看瀑布掛前川。” 宋 刘弇 《宿长山寺》诗:“破暝紫烟生,写谷清樾好。”  ——《漢語大詞典》
上 shàng/shǎng《國語辭典》

上 [ shàng ]

  1. 物體的表面、高處或邊側。如:「門上」、「山上」、「樓上」。《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 皇帝。《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
  3. 尊長或在上位的人。《禮記·王制》:「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孝經·士章》:「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4. 首座。《禮記·曲禮上》:「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
  5.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1. 升、由下而上。《易經·需卦·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 去、到。如:「上街」、「上天津」。
  3. 進呈。如:「上表」、「上書」、「上奏」。
  4. 添加。如:「這鋪子總不上新貨。」
  5. 教讀。如:「今日老師上了那課?」
  6. 安裝。如:「上燈」、「上刺刀」。《鏡花緣·第三七回》:「鏤窗上鎖,不能開放。」
  7. 旋緊。如:「上錶」、「上發條」。
  8. 登載。如:「上報」、「上帳」。
  9. 塗抹。如:「上漆」、「上顏色」。
  10. 表示動作的發生或結果。如:「考上大學」、「關上大門」。
  11. 表示動作的開始或繼續。如:「愛上」、「迷上武俠小說」。
  12. 表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
  1. 最好的、優等的。如:「上計」、「上策」。
  2. 地位高。如:「上級」、「上流社會」。
  3. 在前面的。如:「上篇」、「上卷」。《商君書·開塞》:「上不及虞夏之時,而下不修湯武。」
  4. 接近、將近。如:「成千上萬」。《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員外共借了上千兩的銀子與荀家。」
  1. 表時間或次序在前。如:「上一位」、「上個月」。

上 [ shǎng ]

  1. 參見「上聲 」條。
垂 chuí《國語辭典》

垂 [ chuí ]

  1. 由上往下掉落。如:「垂泪」、「垂涎」、「垂缨」。
  2. 留传后世。如:「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1. 及、将要。如:「垂危」、「功败垂成」。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诗:「垂死病中惊坐起。」
  2. 晚辈受长辈关爱的敬语。如:「垂爱」、「垂询」、「垂念」。
  1. 边疆。《荀子·臣道》:「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史记·卷五·秦本 纪》:「在西戎,保西垂。」通「陲」。
  2. 旁边。《文选·王粲·咏史诗》:「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彩 cǎi《國語辭典》

彩 [ cǎi ]

  1. 文章。《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
  2. 颜色、颜料。如:「五彩夺目」、「色彩」、「水彩」、「油彩」。
  3. 光华、光泽。唐·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诗:「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4. 赞美、夸奖的欢呼声。如:「喝倒彩」。《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那四面看的人,就海潮一般,喝了个连环大彩。」
  5. 奖。如:「头彩」、「摸彩」、「中彩」。
  6. 伤。如:「挂彩」。《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著这回刀尖出彩。」
  1. 多种颜色的。如:「彩霞」、「彩衣」、「彩蝶」。
绿云(緑雲)lǜ yún
(1).绿色的云彩。多形容缭绕仙人之瑞云。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扬芬紫烟上,垂綵緑云中。”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帝子泣兮緑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2).喻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緑云扰扰,梳晓鬟也。” 前蜀 韦庄 《酒泉子》词:“緑云倾,金枕腻。” 宋 陆游 《清商怨·葭萌驿作》词:“梦破南楼,緑云堆一枕。”
(3).借指年轻女子。《天雨花》第十五回:“可惜这样如花女,嫁此萧萧白髮人。夭桃灼灼倚松柏,雪鬢苍苍配緑云。”
(4).喻绿叶。 宋 张镃 《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词:“緑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以竹叶裹粽餽之,附诗云:‘劝公莫负便便腹,不嚼红霞嚼緑云。’”  ——《漢語大詞典》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