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方朔俸钱多买笑,信陵兵法不谋身。

屈大均清代〕《又赠香丹 其二

生长东官甲水滨,珊瑚洲与绿萝邻。女儿香角从无价,上客琴心夙有因。

方朔俸钱多买笑,信陵兵法不谋身。英雄气为红颜短,送老还须日饮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朔俸钱买笑信陵兵法不谋

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俸钱(俸錢)fèng qián
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写作“奉钱”。《史记·萧相国世家》:“ 高祖 以吏繇 咸阳 ,吏皆送奉钱三, 何 独以五。” 唐 元稹 《遣悲怀》诗之一:“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復营斋。”《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百官俸钱皆折估,而 革 父子独受实钱。” 鲁迅 《华盖集续篇·记“发薪”》:“翻开我的简单日记一查,我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1.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2.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1.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2.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3.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4.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5.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1.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2.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1.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1.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买笑(買笑)mǎi xiào
(1).谓狎妓游冶。 唐 刘禹锡 《泰娘歌》:“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访友》:“既远别了娘子,心何忌,挥金买笑任施为。” 郁达夫 《金缕曲·寄北京丁巽甫杨金甫仿顾梁汾寄吴季子》词:“悔当初,千金买笑,量珠论斗。”
(2).蔷薇花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蔷薇》:“《贾氏説林》:‘ 汉武 与 丽娟 看花,蔷薇始开,态若含笑。帝曰:“此花絶胜佳人笑也。” 丽娟 戏曰:“笑可买乎?”帝曰:“可。” 娟 奉金百斤,为买笑钱。’蔷薇名买笑以此。”  ——《漢語大詞典》
信陵 xìn líng
见“ 信陵君 ”。  ——《漢語大詞典》
兵法 bīng fǎ
(1).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这是我们的传统兵法--‘水淹六军’。”
(2).兵书。《汉书·艺文志》:“ 汉 兴, 张良 、 韩信 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山农刺时》:“﹝ 王冕 ﹞少明经不偶,即焚书读古兵法。”特指《孙子》。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三》:“军正 閎 、长史 安 曰:‘不然。《兵法》:“小敌之坚,大敌擒也。” 建 以数千当单于数万,力战百餘,士尽死,无二心。自归而斩之,是示后人无返意也。’”  ——《漢語大詞典》
不谋(不謀)bù móu
(1).不商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閭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李善 注:“不谋同辞,不期同时,一朝会 武王 於郊下者八百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会有买妾者,急货之。妻以其不谋故,罪 柴 ,益迁怒女,詬駡益毒。”
(2).不谋求。《书·盘庚中》:“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十二:“忠臣率志,不谋其报。”
(3).不合,不符。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注说改正文例》:“ 段玉裁 氏曰……以上诸条,皆因先用注説改正文,又用已改之正文改注,於是字与义不谋,上与下不贯矣。”  ——《漢語大詞典》
身 shēn《國語辭典》

身 [ shēn ]

  1.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2.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4.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5.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6.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7.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8.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1. 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 [ juān ]

  1. 參見「身毒 」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