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元勋虽是称三杰,鸿业皆由得众臣。

陶安明代〕《河如带

虎有爪,雕有翼。爪擒猛兽威愈张,翼奋高云身起疾。

自从轵道释降王,火旗龙马趋咸阳。丞相淮阴文武并,良平片舌摧彊梁。

开国功臣定王霸,捲除虐网民归化。壶关仁义决雌雄,马上安能得天下。

且如吏才世常有,何亡如失左右手。傥非神计六出奇,空陷荥阳虎狼口。

长乐置酒朝仪新,天子之尊世一人。元勋虽是称三杰,鸿业皆由得众臣。

臣有才,君所倚。元首股肱为一体,家国遄兴每因此。

若使虎无爪兮雕无翼,横飞怒搏将何以,狐兔鹪鹩䓁焉尔。

高皇念功能重酬,剖符裂土封诸侯。刑白马,宣盟辞,告于上下之神祗。

神祗洋洋明鉴知,盟若曰:山如砺,河如带,地老天荒国长在。

河如带,山如砺,子子孙孙千百世。铁为劵,丹为书,视彼竹帛坚有馀。

金作匮,石作室,藏之宗庙何深密。分茅食邑布州郡,雉粉衣裳龟纽印。

谢恩凤阙拜且言,长与汉室为藩垣。后来疑忌含怒怨,激得王侯屡生变。

戮豨醢越夷韩族,请苑利民翻系狱。渐次国除真可怜,几家能得传曾玄。

口血未乾言自食,无怪残刑有武宣。争如待下推恩德,保全功臣扶社稷。

周家虽不誓山河,国与诸侯绵八百。君心诚信能确守,带砺不盟天亦祐。

君心诚信苟有亏,带砺虽盟终自欺。君不见吕后在前莽操后,还赖功臣同拯救。

河流山峙尚依然,不似人心不长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元勋虽是三杰鸿业得众

元勋(元勳)yuán xūn
(1).首功;大功。《汉书·叙传下》:“ 太祖 元勋,启立辅臣,支庶藩屏,侯王并尊。”《后汉书·郅恽传》:“ 桓公 取 管仲 於射鉤,故能立弘烈,就元勋。”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之官,给以一品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
(2).有极大功绩的人。《三国志·魏志·高柔传》:“逮至 汉 初, 萧 曹 之儔并以元勋代作心膂。”《旧唐书·郭子仪传》:“帝以 子仪 、 光弼 俱是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唯以中官 鱼朝恩 为观军容宣慰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要寻访着了那位真命天子,做一个开国元勋。”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  ——《漢語大詞典》
虽是(雖是)suī shì
虽然。《水浒传》第三二回:“虽是你们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难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家伯虽是回过几次家乡,却没有带家眷。”  ——《漢語大詞典》
称 ( 稱 ) chēng/chèn/chèng
称 [ chēng ]
  1. 量轻重:~量(liáng )。
  2. 叫,叫做:自~。~呼。~帝。~臣。~兄道弟。
  3. 名号:名~。简~。~号。~谓。职~。
  4. 说:声~。~快。~病。~便。
  5. 赞扬:~道。~许。~颂。~赞。
  6. 举:~兵。~觞祝寿。
称 [ chèn ]
◎ 适合:~心。~职。相~。匀~。对~。
    称 [ chèng ]
    ◎ 同“”。
      三杰(三傑)sān jié
      (1).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汉 代的 张良 、 韩信 、 萧何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近 汉高祖 擥三杰以兴帝业, 西楚 失雄俊以丧成功。”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汉高祖项羽机会得失》:“ 汉高帝 尝与诸将论 汉 所以得天下,与 项羽 所以失天下,帝自谓能用三杰,而 项羽 不能用 范增 ,故得失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 周 有十乱而国以兴, 汉 有三杰而基业以立。”
      (2).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三国 蜀 的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进围 成都 数十日, 璋 出降” 裴松之 注引《傅子》:“ 刘备 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张飞 、 关羽 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 备 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3).三位杰出的人物。指 唐 代的 宋璟 、 张说 、 源乾曜 。《新唐书·宋璟传》:“十七年,为尚书右丞相,而 张説 为左丞相, 源乾曜 为太子少傅,同日拜。有詔太官设饌,太常奏乐,会百官尚书省东堂。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漢語大詞典》
      鸿业(鴻業)hóng yè
      大业。多指王业。《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 唐玄宗 《并州置北都制》:“守宗社之大寳,恢中原之鸿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若夫詔书之作,自 文 景 犹近质, 武帝 以后,时称《诗》《书》,润色鸿业,始为诗之流矣。”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由 yóu《國語辭典》

      由 [ yóu ]

      1. 原因。如:「事由」、「原由」、「理由」。《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
      2. 机会、机缘。《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久仰芳名,无由亲炙。」
      3. 途径、方法。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三下·粤游日记二》:「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
      4. 姓。如秦代有由余。
      1. 遵循、听从。《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 听任、任凭。如:「信不信由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般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3. 走、经过。《孟子·离娄上》:「舍止路而不由,哀哉。」《宋史·卷三一困·范仲淹传》:「鄜、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
      4. 践行。《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1. 自、从。表示所从出。如:「言不由衷」、「由北到南」。《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2. 因为。表示原因。如:「由于」、「咎由自取」。《书经·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
      3. 表示凭借。如:「人体是由很多细胞组织而成的。」
      4. 属、归。表示职责范围的画分。如:「这个案子是由我负责承办。」
      5. 于。表示所在。《书经·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得众(得衆)de zhòng
      谓得人心。《论语·阳货》:“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邢昺 疏:“宽则得众者,言行能宽简则为众所归也。”《后汉书·隗嚣传》:“季父 崔 ,素豪侠,能得众。”  ——《漢語大詞典》
      臣 chén《國語辭典》

      臣 [ chén ]

      1. 俘虏、奴隶。《书经·费誓》:「臣妾逋逃。」汉·孔安国·传:「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礼记·少仪》:「臣则左之。」汉·郑玄·注:「臣,谓囚俘。」
      2. 君王时代的官吏。《论语·八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礼记·礼运》:「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3. 古人对君、父或一般人的自谦之词。《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 姓。如汉代有臣综。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服从。如:「臣服」。《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2. 统率、使之服从而为臣。《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策·秦策四》:「兵甲之强,壹毁魏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