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斜日驿门双堠立,早霜风叶一林秋。

陆游宋代〕《自江源过双流不宿径行之成都

断笮飘飘挂渡头,临江立马唤渔舟。少城已破繁华梦,老境聊寻汗漫游。

斜日驿门双堠立,早霜风叶一林秋。诗材满路无人取,准拟归骖到处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斜日驿门双堠早霜风叶一林

斜日 xié rì
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 梁简文帝 《纳凉》诗:“斜日晚駸駸,池塘生半阴。” 宋 王安石 《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飞絮晚悠颺,斜日波纹映画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行人於斜日将堕之时……涕不可仰。”  ——《漢語大詞典》
驿门(驛門)yì mén
驿站的大门。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驛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叱起 沈衍 ,令梟首於驛门外,举酒与诸公尽欢。” 清 薛所蕴 《驿卒词》:“五更三点不交睫,头枕驛门候消息。”  ——《漢語大詞典》
双堠(双堠)
唐 元稹 西归绝句十二首 其一 双堠频频减去程,渐知身得近京城。  ——《骈字类编》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早霜 zǎo shuāng
(1).霜期之前或霜期之初所降的霜。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咸》:“早霜晚雪,伤害禾麦。”
(2).早晨的霜。 唐 许浑 《天街晓望》诗:“叠鼓催残月,疏鐘迎早霜。”  ——《漢語大詞典》
风叶(风叶)
唐 李百药 晚渡江津 索索风叶下,离离早鸿度。
唐 杜甫 堂成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宋 苏轼 东坡八首,并叙 其四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元 王逢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骈字类编》
一林
唐 钱起 宿远上人兰若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赠于梦中诗赋以寄一二僚友故今所和者亦止述翰苑旧游而已次本韵 祗园一林杏,仙洞万株桃。
唐 郑谷 江际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残蝉。
唐 陆龟蒙 和袭美题支山南峰僧次韵 万壑烟霞秋后到,一林风雨夜深禅。
唐 皮日休 鲁望悯承吉之孤为诗序邀予属和欲用予道振其孤而利之噫承吉之困身后乎鲁望视予困与承吉生前孰若哉未有已困而能振人者抑为之辞用塞良友 几箧诗编分贵位,一林石笋散豪家。
唐 伍乔 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 此时遥羡闲眠侣,静掩云扉卧一林。
宋 苏轼 木山,并叙 城中古沼浸坤轴,一林瘦竹吾菟裘。
宋 陆游 秋兴二首 其二 水落才馀半篙绿,霜高初染一林丹。
宋 戴复古 山中夜归 落尽一林月,山中夜半归。
宋 刘豫 杂诗六首 其三 碧山几点塞天阔,红叶一林秋意深。
元 朱德润 晓晴 万里碧云平野,一林落叶无声。  ——《骈字类编》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