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逆酋肆狡诈,恃险奋鼠牙。

彭绍观清代〕《旌赠道衔四川崇庆知州理斋常君殉节诗

维昔岁丁丑,与君同甲科。文章脱手成,列宿心胸罗。

长身擅骑射,论史如悬河。爱君性豪迈,得藉他山磨。

一别逾十年,远宦到蜀巴。侧闻循吏声,善政真无苛。

麦献两岐瑞,衢遍五裤歌。百里既悦服,上考应褒嘉。

其时两金川,妄跳井底蛙。王师劳挞伐,列幕屯坡陀。

檄君专转粮,三岁军无哗。绩最擢州牧,留以守饷车。

逆酋肆狡诈,恃险奋鼠牙。夜伺昔岭营,徒党纷如麻。

君知势不支,大呼挺镆铘。连斫数贼首,贼众惊且呀。

嗟哉寡敌众,嚼齿不自亚。□期马革裹,誓作厉鬼诃。

立节酬国恩,馀勇干云霞。文臣乃如此,稽古何以加。

睢阳气浩浩,常山郁峨峨。义烈堪鼎足,史册千秋誇。

将军天上来,无敢遁六骡。大功既告蒇,磔彼群幺䯢。

旌忠为建祠,给帑恤君家。赠官特荫子,继起皆菁莪。

令名垂不朽,慰报亦已多。瓣香招毅魂,归来天之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狡诈恃险鼠牙

逆 nì《國語辭典》

逆 [ nì ]

  1. 迎接。《书经·顾命》:「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2. 接受。《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有司逆命,公之使速杀之。」
  3. 违背、不顺从。如:「忤逆」、「忠言逆耳」。《孟子·离娄上》:「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宋·欧阳修〈纵囚论〉:「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4. 抗拒、抵抗。《战国策·齐策三》:「恐秦兼天下而臣其君,故专兵一志于逆秦。」
  1. 不顺的。如:「逆境」。
  2. 倒出的。如:「批其逆麟」。
  1. 反、倒。如:「倒行逆施」、「反向逆行」。唐·杜甫〈复愁〉诗一二首之一:「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
  2. 预先。如:「逆料」。三国蜀·诸葛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上言〉:「凡事如是,难可逆见。」
  1. 背叛者。如:「讨逆」。晋·刘琨〈与石勒书〉:「得主则为义兵,附逆则为贼众。」
酋 qiú《國語辭典》

酋 [ qiú ]

  1. 首领。如:「酋长」、「匪酋」、「贼酋」。《北史·卷六六·李和传》:「父僧养,以累世雄豪,为夏州酋。」
肆 sì《國語辭典》

肆 [ sì ]

  1. 市集贸易的地方、店铺。如:「酒肆」、「茶肆」。《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2. 四的大写。
  3. 姓。如汉代有肆敏。
  1. 放纵,不加拘束。如:「肆无忌惮」。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为深博无涯涘 ,一自肆于山水闲。」
  2. 扩张、伸展。《左传·僖公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封。」《文选·嵇康·琴赋·序》:「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
  3. 陈列、陈设。如:「肆筵设席」。《诗经·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4. 操持。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晨出肆微动,日入负禾还。」
  5. 竭尽、用足。如:「肆力」、「肆目而望」。唐·柳宗元〈设渔者对智伯〉:「愈肆其力,逆流而上。」
  1. 任意、放纵。如:「放肆」。
  1. 恣意的。如:「肆虐」、「肆饮」。
狡诈(狡詐)jiǎo zhà
狡猾奸诈。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中郎 李庆远 狡诈倾险,初事皇太子,颇得出入。”《新唐书·叛臣传上·李怀光》:“王师胜则分功,败则图变,狡诈多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道士谓其狡诈,不肯轻释。” 巴金 《秋》四七:“他不知道狡诈,他更不懂权变。”  ——《漢語大詞典》
恃险(恃險)shì xiǎn
倚仗险要;负险。《国语·郑语》:“ 虢叔 恃势, 鄶仲 恃险。” 晋 陆机 《辩亡论》:“《易》曰:王侯设险,以守其国。言为国之恃险也。”《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蜀 恃险而富,当 唐 之末,士人多欲依 建 以避乱。”  ——《漢語大詞典》
奋 ( 奮 ) fèn
奋 [ fèn ]
  1. 鸟张开并振动翅膀:~飞。~翅。
  2. 振作,鼓劲,振动:~起。~力。~勇。~不顾身。振~。勤~。兴~。
  3. 提起,举起:~臂。~袂(举袖,形容奋发的样子)。~笔疾书。
鼠牙 shǔ yá
(1).指鼠牙笔。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卢氏宅》:“其画蹟若粉描,向明方可辨之,云用鼠牙雕刻。”参见“ 鼠牙笔 ”。
(2).比喻强暴势力。 明 屠隆 《昙花记·檀施积功》:“ 罗敷 遇千乘,提筐在桑间。鼠牙速我讼,都只为红颜。”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释帖》:“无奈鼠牙侵,天戈旦暮临。 苍梧 还似旧,铜柱到如今。”参见“ 鼠牙雀角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