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义烈堪鼎足,史册千秋誇。

彭绍观清代〕《旌赠道衔四川崇庆知州理斋常君殉节诗

维昔岁丁丑,与君同甲科。文章脱手成,列宿心胸罗。

长身擅骑射,论史如悬河。爱君性豪迈,得藉他山磨。

一别逾十年,远宦到蜀巴。侧闻循吏声,善政真无苛。

麦献两岐瑞,衢遍五裤歌。百里既悦服,上考应褒嘉。

其时两金川,妄跳井底蛙。王师劳挞伐,列幕屯坡陀。

檄君专转粮,三岁军无哗。绩最擢州牧,留以守饷车。

逆酋肆狡诈,恃险奋鼠牙。夜伺昔岭营,徒党纷如麻。

君知势不支,大呼挺镆铘。连斫数贼首,贼众惊且呀。

嗟哉寡敌众,嚼齿不自亚。□期马革裹,誓作厉鬼诃。

立节酬国恩,馀勇干云霞。文臣乃如此,稽古何以加。

睢阳气浩浩,常山郁峨峨。义烈堪鼎足,史册千秋誇。

将军天上来,无敢遁六骡。大功既告蒇,磔彼群幺䯢。

旌忠为建祠,给帑恤君家。赠官特荫子,继起皆菁莪。

令名垂不朽,慰报亦已多。瓣香招毅魂,归来天之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义烈鼎足史册千秋

义烈(義烈)yì liè
(1).忠义节烈。《宋书·胡藩传》:“卿此姪当以义烈成名。” 唐 皮日休 《陵母颂》:“使千百小人如女子忠贞义烈者,未之有也。”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四场:“倒想不到 香君 会这样义烈。”
(2).重义轻生的人。《三国志·魏志·臧洪传》:“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梟,此诚天下义烈报恩効命之秋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世法。”  ——《漢語大詞典》
堪 kān《國語辭典》

堪 [ kān ]

  1. 勝任、承受。如:「難堪」、「足堪重任」、「不堪一擊」、「情何以堪」。《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 可以、能夠。如:「堪稱大將」、「不堪設想」。唐·杜秋娘〈金縷衣〉詩:「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五代十國南唐·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詞:「往事只堪哀 ,對景難排。」
鼎足 dǐng zú
(1).鼎有三足,比喻三方并峙之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分天下,鼎足而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操 军破,必北还。如此则 荆 吴 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他这一败,关系大局,迅速动摇了鼎足的平衡,使 蜀汉 一蹶不振。”
(2).引申为匹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后之论次 明 文者,不得不推为一大家。若 沧溟 孤峭,乃 孙樵 、 刘蜕 一流, 南溟 副墨大函,文涉应付,未足称鼎足焉。”
(3).指三公之位。 汉 张衡 《南都赋》:“ 周 召 之儔,据鼎足焉,以庀王职。”《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君房 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后皆保耆颐,或乃致鼎足。”
(4).比喻处于重要的地位。《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后汉书·刘恺传》:“臣闻三公上则台阶,下象山岳,股肱元首,鼎足居职,协和阴阳,调训五品,考功量才,以序庶僚,遭烈风不迷,遇迅雨不惑,位莫重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 唐 则诗人济济, 宋 有文士蹌蹌,宜其鼎足文坛,为 三代 后之三代也。”
(5).犹鼎元。 唐 刘得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诗:“此去几般荣,登科鼎足名。”  ——《漢語大詞典》
史册 shǐ cè
史书。 宋 苏轼 《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先朝载之史册,今虽容有不知,后世决不可没。” 郭小川 《忆延安》诗:“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参见“ 史书 ”。  ——《漢語大詞典》
千秋 qiān qiū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宋 王安石 《望夫石》诗:“还似 九嶷山 上女,千秋长望 舜 裳衣。”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毛泽东 《念奴娇·昆仑》词:“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説。”
(2).指将来的历史。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卷三:“至诸君子之生平,与其中溷列之憸人,自有千秋定论。”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屈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
(3).旧时称人寿辰的敬辞。《战国策·齐策二》:“ 犀首 跪行,为 仪 ( 张仪 )千秋之祝。” 唐 王建 《楼前》诗:“ 天宝 年前 勤政楼 ,每年三日作千秋。”《红楼梦》第六二回:“今日又是 平 姑娘的千秋,我们竟不知道。”
(4).婉言人死。《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公子贱於布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梁孝王 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 梁王 。’太后驩。”《南史·袁昂传》:“常愿千秋之后,从服朞齐;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
(5).犹言特色或长处。 清 冯桂芬 《江山风月图跋》:“图诗具在,实可各有千秋。” 郭沫若 《游里加湖》:“事到好处,各有千秋;事不到好处,冤家对头。”
(6).秋千,即鞦韆。 清 吴景旭 《历代诗话·千秋》:“ 山谷 诗:‘穿花蹴蹋千秋索,挑菜嬉游二月晴。’余按:此出自 汉武 宫中,本云千秋祝寿之词, 王延寿 作《千秋赋》指此。盖正作‘千秋’字,后世倒其语为‘秋千’,易其字为鞦韆,皆俗譌也……观 山谷 又诗云:‘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繫千秋。’可证。 崇禎 中 陈卧子 诗‘禁苑起山名万岁,复宫新戏号千秋’最得解。”
(7).药草乌头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九引 吴普 《本草》:“乌头一名莨,一名千秋。”  ——《漢語大詞典》
誇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1. 说大话、炫耀。如:「夸大」、「夸耀」。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2. 赞美。如:「夸奖」。宋·苏轼〈寄题兴州晁太守新开古东池〉诗:「百亩新池傍郭斜,居人行乐路人夸。」
  1. 大、粗大。《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妾夸布服,粝食。」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夸,大也。大布之衣也。」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