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岁寒山上松,稍稍见其实。

赵崇嶓宋代〕《野马

野马纷驱驰,竞此光一隙。
世事若颔髭,朝摘暮还出。
惟应壮与老,冉冉如过客。
岁寒山上松,稍稍见其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岁寒山上稍稍其实

岁寒(歲寒)suì hán
(1).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唐 黄滔 《秋色赋》:“松柏风高兮岁寒出,梧桐蝉急兮烟翠死。”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先驱好肝胆,松柏耐岁寒。”
(2).喻事情的终极。《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江陵 素畏 襄阳 人,又众寡不敌,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岁寒復不为朝廷所容。” 胡三省 注:“岁寒,以喻世事终极处。”
(3).喻老年。《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 李善 注:“春荣喻少,岁寒喻老也。”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少壮乐难得,岁寒心匪他。”
(4).喻困境,乱世。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管鲍》:“知人未易,相知实难,谈美初交,利乖岁寒。” 南朝 宋 鲍令晖 《拟客从远方来》诗:“终身执此调,岁寒不改心。”《南史·梁纪上·武帝上》:“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彼挟天子以令诸侯,节下前去为人所使,此岂岁寒之计。”
(5).喻忠贞不屈的节操(或品行)。《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梁 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  ——《漢語大詞典》
山上
魏晋 左思 咏史诗八首 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唐 孟郊 送道士 千年山上行,山上无遗踪。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唐 方干 越中言事二首 其一 郭中云吐啼猿寺,山上花藏调角城。
唐 司空图 移桃栽 禅客笑移山上看,流莺直到槛前来。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九十七 海上风来吹杏枝,昆崙山上看花时。
唐 张乔 岳阳即事 竹风山上路,沙月水中洲。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五绝 其五 响屧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唐 韦庄 三堂早春 池边冰刃暖初落,山上雪棱寒未销。  ——《骈字类编》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1.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2. 姓。如隋代有松贇。
稍稍 shāo shāo
(1).渐次;逐渐。《战国策·赵策二》:“ 秦 之攻 韩 魏 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汉书·韩王信传》:“居七日, 胡 骑稍稍引去。天雾, 汉 使人往来, 胡 不觉。” 唐 韩愈 孟郊 《远游联句》:“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这其间,人众稍稍聚拢,但立刻即又散开。”
(2).稍微。 唐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区区甘累趼,稍稍息劳筋。” 明 何景明 《乡射礼直节》:“乃使学官草具其仪,予稍稍为説,其文辞义意,略去。”
(3).细微;微微。 唐 杜甫 《秋笛》诗:“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唐 杜甫 《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诗:“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4).些许;必许。 宋 苏轼 《杂兴答鲜于子骏》诗:“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烹蛇啖蛙蛤,颇讶能稍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 岭 南人以檳榔代茶,且谓可以御瘴。余始至,不能食,久之亦能稍稍,居岁餘,则不可一日无此君矣。”《西游补》第九回:“﹝ 秦檜 道:﹞撞着稍稍心姓 赵 的,却把浓墨涂圈,圈大罪大,圈小罪小,或灭满门,或罪妻孥,或夷三党,或诛九族,凭着 秦檜 方寸儿。”
(5).多,纷纷。 唐 薛能 《圣灯》诗:“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清澄。”《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於是守城者稍稍弃甲投兵而下。”
(6).全;都。 唐 张九龄 《上封事》:“而今刺史、县令,除京辅近处,雄望之州,刺史尤择其人,县令或备员而已。其餘 江 、 淮 、 陇 、 蜀 、 三河 诸处,除大府之外,稍稍非才。”《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益》:“同辈行稍稍进显, 益 独不调,鬱鬱去。”
(7).随即,已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坐乃起更衣,稍稍去。” 唐 王昌龄 《初日》诗:“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8).刚刚;才。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二》:“座稍稍罢出, 蚡 令骑留 夫 ,或按 夫 头令谢。” 宋 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之一:“去年 浙 中,冬雷发洪, 太湖 水溢,春又积雨……民就高田秧稻,以待水退,及五六月,稍稍分种,十不及四五。”
(9).不过;仅仅。 明 袁宗道 《叙守考绩序》:“今繇 张富顺 厚裕 所言观之,大夫岂稍稍著文学之用如 文翁 长卿 也歟?”
(10).已经,业经。 明 何景明 《平埧城南村》诗之一:“儿童候晨光,稍稍荆扉启。”
(11).偶然,偶尔。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先朝有名臣,卧理讼随息。稍稍延诸生,谈笑预宾客。”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其实(其實)qí shí
(1).实际情况;实际上,事实上。《孟子·滕文公上》:“ 夏后氏 五十而贡, 殷 人七十而助, 周 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北史·萧大圜传》:“及 于谨 军至, 元帝 乃令 大封 充使请和, 大圜 副焉,其实质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牠缘着 长妈妈 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2).实在,确实。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帝召学士 马裔孙 谓曰:‘ 在德 语太凶,其实难容。’”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三折:“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他其实不在家,我又不是先知了风声,把他藏起,和你讲价钱。” 洪深 《赵阎王》第二幕:“一根一根竖挺着的老树,一堆一堆蹲踞着的磔石,其实凶恶。”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