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不属银绯客,只合高歌咏采薇。
七十衰翁入市归,感今怀昔泪沾衣。
人稀旧识居独是,俗竞新华质已非。
九府泉悭谁改作,五材兵去孰防微。
西山不属银绯客,只合高歌咏采薇。
人稀旧识居独是,俗竞新华质已非。
九府泉悭谁改作,五材兵去孰防微。
西山不属银绯客,只合高歌咏采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不属(不屬)bù shǔ
(1).不及。《书·盘庚中》:“尔忱不属,惟胥以沉,不其或稽,自怒曷廖。” 孔 传:“汝忠诚不属逮古。” 孔颖达 疏:“汝等不用徙者,由汝忠诚不能属逮於古贤。”
(2).不连接。《韩非子·说疑》:“要领不属,手足异处。”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緜世浸远,光灵不属。”
(3).不专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属,遂驱之出阁。”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十二花神》:“若见俗客,輒为攒眉,囁嚅不能吐一词,盖外虽应酬而意不属也。” 茅盾 《大泽乡》:“心神不属地看着的两位军官,猛觉得有些异样的味儿兜上心窝来了。”
(1).不依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
(2).不隶属。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圣朝无外,普天下那一处不属我大 唐 的?” ——《漢語大詞典》
(2).不连接。《韩非子·说疑》:“要领不属,手足异处。”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緜世浸远,光灵不属。”
(3).不专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先生知其意已不属,遂驱之出阁。”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十二花神》:“若见俗客,輒为攒眉,囁嚅不能吐一词,盖外虽应酬而意不属也。” 茅盾 《大泽乡》:“心神不属地看着的两位军官,猛觉得有些异样的味儿兜上心窝来了。”
(1).不依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前有老主而不踰,后有储主而不属,矜矣。”
(2).不隶属。 三国 魏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孤与将军,恩如骨肉,割授 江 南,不属本州。”《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圣朝无外,普天下那一处不属我大 唐 的?” ——《漢語大詞典》
银绯(銀緋)yín fēi
银印红绶。《新唐书·崔彦曾传》:“有 许鐸 者……詔拜 石首 令,赐银緋。”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乃以公名进,太后果从之,仍改服银緋。” ——《漢語大詞典》
客 kè《國語辭典》
客 [ kè ]
名- 宾,相对于主人而言。如:「宾客」、「请客」、「寒夜客来茶当酒」。《礼记·曲礼下》:「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做生意、买卖等的人对顾主的称呼。如:「顾客」、「乘客」、「客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升概既平,愈客甚谨。」《老残游记·第五回》:「渐渐的打尖的客陆续都到店里。」
- 泛称从事某种活动或具有某类特长的人。如:「镖客」、「掮客」、「说客」、「 政客」、「珠宝客」。
- 寄食贵族豪门的人。如:「食客」、「门客」。《战国策·齐策四》:「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晋书·卷六九·刁协传》:「刁氏素殷富,奴客纵横。」
- 寄旅于外的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杜甫〈中夜〉诗:「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 泛称人。如:「旅人过客」。《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一个人占了几个妇人,天下必有几个无妻之客。」
- 量词。计算定量出售食品的单位。如:「他点了一客八分熟的牛排。」
- 姓。如汉代有客孙。
- 寄居、旅居。《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会天下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
- 以客礼相待。《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唐·司马贞·索隐:「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 次要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朱子周易本义》:「传为主,经为客。」
- 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如:「客观」。
只合 zhī hé
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薛能 《游嘉州后溪》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 ——《漢語大詞典》
高歌 gāo gē
(1).高声歌吟。 汉 枚乘 《七发》:“高歌陈唱,万岁无斁。” 唐 许浑 《秋思》诗:“高歌一曲掩明镜,昨日少年今白头。” 明 刘基 《过秦楼》词:“且高歌对酒,趁取韶华未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如谓《桑中》一篇,有渎圣明,则各本《诗经》,均存而不废,能受于庭下,吟于堂上,独不得高歌于大庭广众之中乎。”
(2).放声高唱的歌曲。 明 申涵光 《寓金陵柬诸知己》诗:“颜热听高歌,歌终带涕泗。” 李洪程 《放歌太行山水间》:“ 太行山 回应起雄壮的高歌。” ——《漢語大詞典》
(2).放声高唱的歌曲。 明 申涵光 《寓金陵柬诸知己》诗:“颜热听高歌,歌终带涕泗。” 李洪程 《放歌太行山水间》:“ 太行山 回应起雄壮的高歌。” ——《漢語大詞典》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 「咏 」的异体字。
采薇(採薇)cǎi wēi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漢語大詞典》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