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曾巩宋代〕《杂诗五首

妯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今千品内外有卑

方今 fāng jīn
(1).当今;现时。《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 汉 晁错 《论贵粟疏》:“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 唐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韶》乐方今奏,云林徒蔽亏。”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西湖》套曲:“看方今宇宙间,遍寰区为第一。”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方今天下一统,更不好在这些地方来分彼此。”
(2).往时;当时。《文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睢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李善 注:“《汉书音义》曰:方,向也。谓 高祖 之时。” 刘良 注:“方今,犹向时也。” 高步瀛 《〈文选〉李注义疏》:“方今,犹言当时。”  ——《漢語大詞典》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1.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2.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3. 设备:设~。装~。军~。
千品 qiān pǐn
(1).犹言百官。《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百官,官有彻品,十於王位,谓之千品。”《北齐书·文宣帝纪》:“王英图猛概,抑扬千品,毅然之节,肃是非违。” 唐 韩愈 《题张十八所居》诗:“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
(2).谓多种品物。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漢語大詞典》
内外 nèi wài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小大、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为统帅者尽力行之於前,而参谋议者尽心奉之於后,内外相应,其功乃成。”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须识戏房无内外,关防自有 二郎神 。”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哦,同志,你已经把这个小岛内外看遍。”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 郑玄 注:“内,后六宫;外,卿大夫也。”《北史·后妃传上·魏明元密皇后杜氏》:“太后训釐内外,甚有声称。”
(3).指朝廷和地方。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僕射公忠贤,德为内外所宗。”《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当此之时,内外大权一归 忠贤 。”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王晳 注:“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5).自身和外物。《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郭象 注:“内我而外物。”
(6).内心和外表。《韩非子·解老》:“所谓方者,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也。”
(7).指修身和行事。 唐 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铭》:“内外完好,色夷气清。”
(8).指女子和男子。《荀子·天论》:“礼义不脩,内外无别,男女淫乱。”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礼记·内则》:“凡内外,鷄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孔希旦 集解:“凡内外,谓尊卑长幼,莫不皆然也。”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但见一道青烟,冲天而起……唯闻得五样香气,遍满 青州 ,约摸三百里内外,无不触鼻。”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据《开国方略》载,天女所生始祖传数世而遭难,又数世而肇祖生,当不过十世内外。” 夏衍 《心防》第四幕:“五千,说少了,我说是一万内外。”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习禅·释僧从》:“隐居 始丰 瀑布山 ,学兼内外,精修五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释 慧远 ,当世仰望之大师也。其谈玄理,常兼内外。”  ——《漢語大詞典》
有卑 yǒu bēi
见“ 有庳 ”。  ——《漢語大詞典》
秩 zhì《國語辭典》

秩 [ zhì ]

  1. 官吏的职位、品级。《管子·山至数》:「去其都秩,与其县秩。」《史记·卷五·秦本纪》:「遂复三人官秩如故。」
  2. 俸禄。《左传·庄公十九年》:「王夺子禽、祝跪与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唐·韩愈〈争臣论〉:「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也。」
  3. 十年为一秩。如:「八秩诞辰」。唐·白居易〈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宋·苏轼〈无题〉诗:「六秩行当启,区中缘更疏。」
  1. 整齐有条理。《明史·卷一三八·陈修传》:「皆精心筹划,铨法秩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