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罗夫子,一尉龙蛇方屈蟠。

曾巩宋代〕《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

麻姑之路摩青天,苍苔白石松风寒。
峭壁直上无攀援,悬磴十步九屈盘。
上有锦绣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
又有白玉万仞之飞泉,喷崖直泻蛟龙渊。
丰堂广殿何言言,阶脚插入斗牛间。
樛枝古木不记年,空槎枵然卧道边。
幽花自婵娟,林深为谁妍。
但见尘消境静翔白鹤,吟清猿,
雏禽乳鹿往往嗥荒颠。却视来径如缘絙,
千重万叠穷岩峦。下有荆吴粟粒之群山,
又有瓯闽一发之平川。世路俯仰多拘牵。
偶来到此醒心目,便欲洗耳辞嚣喧。
罗夫子,一日远补东南官。
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纵观。
喜此披霄插汉之夐起,出门举足得往还。
罗夫子,一尉龙蛇方屈蟠。
此邦人人衣食足,阖境年年枹鼓闲。
几案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蹑遗纷烦。
我行送之思故园,引领南望心长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夫子一尉龙蛇屈蟠

罗 ( 羅 ) luó
罗 [ luó ]
  1. 捕鸟的网:~网。
  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
  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4. 散布:~列。
  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
  6. 用罗筛东西:~面。
  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
  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
  9. 同“脶”。
  10. 姓。
夫子 fū zǐ
(1).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书·牧誓》:“夫子勗哉!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 孔 传:“夫子谓将士。”《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是时 梁孝王 来朝,从游説之士 齐 人 邹阳 、 淮阴 枚乘 、 吴 严忌夫子 之徒, 相如 见而説之。” 颜师古 注:“ 严忌 本姓 庄 ,当时尊尚,号曰夫子。” 唐 李朝威 《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清 魏源 《雪阻舟中侍家大人有作》诗:“夫子秉洁贞,宦游同 靖节 。”
(2). 孔 门尊称 孔子 为夫子,后因以特指 孔子 。《论语·学而》:“ 子禽 问於 子贡 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自 文王 没, 武王 、 周公 、 成 、 康 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子而及乎 孟子 未久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释老侮孔子图》:“ 宋理宗 朝,巨璫有侮吾夫子者。”
(3).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周书·斛斯徵传》:“ 宣帝 时为 鲁公 ,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於 徵 ,仍并呼 徵 为夫子。”
(4). 明 代亦用为门生对座主的尊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京师﹞门生称座主,亦不过曰老先生而已。至 分宜 ( 严嵩 )当国,而諛者称老﹝师﹞,其厚之甚者称夫子。”
(5).对学者的称呼。如 宋 理学家 朱熹 ,人称 朱夫子 。后亦以称读古书而思想陈旧的人。含讥讽意。
(6).称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清 秋瑾 《敬告姊妹们》:“诸姊妹必説:‘我们女子不能自己挣钱,又没有本事,一生荣辱,皆要靠之夫子,任受诸般苦恼,也就无可奈何!’”
(7).伕子。旧指挑夫,脚夫等。《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 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係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六:“店主人另外开了一桌饭出去招呼两位轿夫的时候,那两位胆怯的夫子已经逃得来没有踪影了。”  ——《漢語大詞典》
一尉
唐 李白 詶谈少府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唐 张子容 云阳驿陪崔使君邵道士夜宴 一尉东南远,谁知此夜欢。
唐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累辱群公荐,频沾一尉微。
唐 严维 留别邹绍刘长卿 中年从一尉,自笑此身非。
唐 元稹 使东川 惭问囚 各待陆浑求一尉,共资三径便同休。
唐 白居易 王夫子 王夫子,送君为一尉,东南三千五百里。  ——《骈字类编》
龙蛇(龍蛇)lóng shé
(1).龙和蛇。《易·繫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后因以“龙蛇”喻隐退。《汉书·扬雄传上》:“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太伯 清风,遯世立德,龙蛇 东岳 ,三让天下。”《晋书·陆喜传》:“ 孙晧 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沉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
(2).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3). 汉 刘邦 起义时曾于泽中斩大蛇,有老妪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因以“龙蛇”指 刘邦 和 项羽 。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二:“屠钓称侯王,龙蛇争霸王。” 刘开扬 笺注:“龙蛇喻 刘 项 。”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陈胜 城中鼓三下, 秦 家天地如崩瓦。龙蛇撩乱入 咸阳 。”
(4).喻贤不肖的两种人。 沈从文 《王谢子弟》:“不过族大人多,子弟龙蛇不一。”
(5).喻指成功者和失败者。 唐 栖一 《垓下怀古》诗:“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 垓下 定龙蛇。”参见“ 龙蛇混杂 ”。
(6).喻桀骜不驯、凶横暴虐之人。 唐 杜甫 《喜晴》诗:“干戈虽横放,惨澹鬭龙蛇。” 仇兆鳌 注:“干戈龙蛇,指 禄山 之乱。”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公之始至,众未孰化,以武则忿以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 唐 刘复 《长歌行》:“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7).指草书飞动圆转的笔势;飞动的草书。 唐 李白 《草书歌行》:“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宋 陆游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词:“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苏学士》曲:“醉朝云翠袖春香,半世疎狂。一笔龙蛇,千古文章。”
(8).泛指书法、文字。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词:“金鑾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元 马致远 《新水令·夜行船》套曲:“想 秦 宫 汉 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説,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9).借指书法作品。 清 孙枝蔚 《喜张穉恭南还因有赠》诗之五:“长开篋笥札嫌短,得挂龙蛇壁更新。”
(10).喻指植物屈曲的枝干。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 蜀 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刘学锴 等集解:“ 段文昌 《古柏文》: 武侯祠 前,柏寿千龄,盘根拥门,势如龙形。” 宋 陆游 《眉州驿舍睡起》诗:“斜阳生木影,龙蛇满窗纸。” 金 冯延登 《藤花得春字》诗:“龙蛇奋起三冬蛰,缨络纷垂百尺身。” 清 查慎行 《紫藤花》诗:“蔓引龙蛇皆上走,花披瓔珞总交垂。”
(11).指矛戟等武器。 唐 吕温 《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龙蛇,忽追飞於陋巷。” 明 许潮 《午日吟》:“萧萧马鸣,风骤驊騮骋;悠悠旆旌,日荡龙蛇影。” 清 鲫士 《从军行》:“送郎送到大门前,替郎君装上一筒烟。龙蛇影闪旂门下,我郎的一马要当先。”
(12).指辰年和巳年。古代迷信以为凶岁。《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 唐 李贤 注:“ 北齐 刘昼 《高才不遇传》论 玄 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 玄 以讖合之。’” 宋 苏轼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诗:“昔饮 雩泉 别 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王十朋 集注引 尧卿 曰:“公辰年冬末,罢知 密州 ,正在辰巳之间。”
(13).指贤士困厄之时。 明 许潮 《武陵春》:“老夫 秦 朝人也,不幸时逢阳九,岁值龙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归骸》:“念爷娘妻子敢丢开,恰遇着岁在龙蛇劫运该。”
(14).兵阵名。即一字长蛇阵。 唐 刘禹锡 《观八阵图》诗:“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鸛飞。”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1.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2. 区域。如:「地方」、「远方」。
  3.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4.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5.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6.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7.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9.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2.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1.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3.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屈蟠 qū pán
盘曲。 贾思协 《齐民要术·桃》引 汉 卫宏 《汉旧仪》:“ 东诲 之内 度朔山 上有桃屈蟠三千里。” 唐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诗:“惆悵老大藤,沉吟屈蟠树。” 宋 陆游 《寄酬曾学士》诗:“小印红屈蟠,两端黄蜡涂。”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孙承宗》:“作为文章,伸纸属笔,蛟龙屈蟠,江河竞注。”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