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八荒披日月,万里散云雷。

曾巩宋代〕《送郑州邵资政

江夏无双誉,菑川第一才。
笑谈成黼藻,咳唾落琼瑰。
紫气锋铓露,青冥羽翼开。
隽游追暮府,高步集蓬莱。
探讨篇章洽,研磨术业该。
九宵新汉邸,万目注梁台。
选择真儒用,招延急诏催。
衣冠惊角绮,宾友重邹枚。
每右横经席,宁虚置体杯。
八荒披日月,万里散云雷。
始去东山榜,俄参北斗魁。
庙堂奇计得,羌虏鸷心摧。
帝念人求旧,朝须汝作梅。
避荣言屡切,请外志难回。
际海归封略,连吴入剸裁。
夕冰承命出,昼锦过乡来。
许国风猷壮,容民宇量恢。
节旄恩换镇,京室地称陪。
赐觐亲中扆,通班接上台。
壶浆空度洧,公位在三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八荒日月万里云雷

八荒 bā huāng
八方荒远的地方。《关尹子·四符》:“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汉书·项籍传赞》:“并吞八荒之心。” 颜师古 注:“八荒,八方荒忽极远之地也。” 唐 韩愈 《调张籍》诗:“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李大钊 《青春》:“ 秦 政 并吞八荒,统制四海,固一世之雄也。”  ——《漢語大詞典》
披 pī《國語辭典》

披 [ pī ]

  1. 将衣物搭在肩背上。如:「披羊皮的狼」。《文选·曹丕·杂诗二首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2. 打开、翻开。如:「披卷」、「披襟」、「披肝沥胆」。唐·韩愈〈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3. 剖开、揭露。《汉书·卷五一·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一纸私函将意去,五中深虑向君披。」
  4. 分开、拆裂。《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伤其心。」
  5. 分散、散开。如:「披头散发」、「披发左衽」。《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羽翼既披,平江势孤,立破矣。」

披 [ ​pēi ]

  1. (一)​之又音。
日月 rì yuè
(1).太阳和月亮。《易·离》:“日月丽乎天,百穀草木丽乎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 羲和 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丁玲 《韦护》第三章:“这是包含海洋和峻山以及日月星辰的一个充满了福乐的大宇宙。”
(2).一天一月;每天每月。《论语·雍也》:“ 回 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餘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汉 蔡邕 《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方今郡县盗贼,刼摽人财,攻犯官民,日月有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靖 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日月增甚,恐死於道路,仰累陛下。’” 王闿运 《储玟躬传》:“自 道光 末载, 湖南 日月多故。”
(3).时令;时光。《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奥。”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自少至今,从事於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日月不为不久。” 宋 岳飞 《赠方逢辰》诗:“日月却从閒里过,功名不向懒中求。”《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月迅速,转眼就是四月。”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四年的日月不算短啊。”
(4).喻指帝后。语本《礼记·昏义》:“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论》:“ 魏其 之举以 吴 楚 , 武安 之贵在日月之际。”《东观汉记·杨赐传》:“今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5).犹天地。 唐 郑畋 《马嵬坡》诗:“ 玄宗 回马 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之二:“经 霅水 ,过 松江 ,尽属儂家日月。”《秦併六国平话》卷中:“二将交锋后,盘旋两阵前;征云笼日月,杀气罩山川。”
(6).指生活或生计。《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把家财分作八分,各人过其日月。”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那种日月,咱们俩一道过了十来年哩。” 秦腔 《游龟山》第二场:“这几日只觉得身体困倦,为日月我还得打鱼一番。”  ——《漢語大詞典》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散 sàn/sǎn《國語辭典》

散 [ sàn ]

  1. 分离。如:「分散」、「离散」、「烟消云散」。
  2. 分布、撒出。如:「散播」、「散发」、「天女散花」。
  3. 排遣、抒发。如:「散闷」、「散心」。唐·杜甫〈落日〉诗:「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忧。」
  4. 解雇、解职。如:「遣散」。
  5. 逃走。《孟子·梁惠王下》:「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散 [ sǎn ]

  1. 不自约束的。如:「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唐·杨倞·注:「散,不拘检者也。」
  2. 零碎、不紧凑。如:「散工」、「散沙」。
  3. 闲逸。如:「闲散」、「散官」。
  4. 杂乱、没有规则。如:「散乱」。《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
  1. 分开、解体。如:「队伍散了」、「头发散了」。
  1. 药粉。如:「胃散」、「药散」、「消暑散」。
  2. 姓。如周代有散宜生。
云雷(雲雷)yún léi
(1).云和雷。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雷在天,神於百物。” 宋 苏轼 《祈雨僧伽塔祝文》:“噫欠云雷,咳唾雨泽,救焚拯溺,不待崇朝。”《醒世姻缘传》第十六回:“一日,场内晒了许多麦,倐然云雷大作起来。”
(2).指云纹和雷纹。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云罇刻画云雷之形。”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明 李东阳 《台寺夏日》诗:“云雷画壁丹青壮,神鬼虚堂世代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徒取云雷傅,汝败漆朽壤。”
(3).《易·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按,《屯》之卦象为《坎》《震》下,《坎》之象为云,《震》之象为雷。因以“云雷”喻险难环境。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道钟《屯》《剥》,世属云雷。”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圣人创经纶之业,起草昧之时,云雷方兴,《屯》难必作,乃有忠果武勇之士以救之。”
(4).指不吉利的征兆。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词:“ 杜康 初筮,正得云雷。” 邓广铭 笺注:“意谓 杜康 筮仕而得不吉利之《屯卦》,亦即预示酒及造酒之人均将遭受拒絶也。”
(5).《易·屯》:“《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之卦象是为云雷聚,云行于上,雷动于下。按《象传》以雨比恩泽,以雷比刑。谓君子观此卦象和卦名,则善于兼用恩泽与刑罚,以经纬国家。《南史·张弘策乐蔼等传论》:“ 蔼 虽异帷幄之勋,亦讚云雷之业,其当官任事,宠秩不亦宜乎。”
(6).指经纬治理国家的人。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廊庙佇徵于旧德,云雷始洽于新恩。” 金 元好问 《射虎》诗:“得意云雷捲勍敌,回头藜藿但空山。”
(7).行云下雨。 唐 卢纶 《寄赠库部王郎中》诗:“草木承风偃,云雷施泽均。” 刘初棠 校注:“《周易·上经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此易雨为雷,调声以就平仄。”
(8).比喻波涛。波涛翻卷如云,奔腾之声如雷,故称。 宋 苏轼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诗:“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金 元好问 《鹳雀崖北龙潭》诗:“云雷皷飞浪,喷薄齐万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