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

嵇康魏晋〕《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六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乘风高逝灵丘

乘风(乘風)chéng fēng
(1).驾着风;凭借风力。《列子·黄帝》:“ 列子 师 老商氏 ,友 伯高子 ,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 陈毅 《六国之行》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2).犹趁势。《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晋书·桓彝传》:“一举乘风,扫清氛秽。”
(3).海鸟名。古时悬钟的架子多作此鸟形,故亦借指悬钟的架子。《急就篇》卷二:“乘风县鐘华洞乐。” 颜师古 注:“乘风一名爰居,一名杂县,盖海鸟也。言为乘风之状,作簨簴以悬鐘。”《文选·潘岳〈西征赋〉》:“洪鐘顿於毁庙,乘风废而弗县。” 吕延济 注:“乘风,悬鐘格。”  ——《漢語大詞典》
高逝 gāo shì
(1).远离某地而去。多指高隐。《孔丛子·公孙龙》:“今是非未分,而先生翻然欲高逝,可乎?” 汉 贾谊 《吊屈原赋》:“凤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远去。”
(2).去往高远之处。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漢語大詞典》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1. 距离长,与“”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2. 时间长:~古。~祖。长~。永~。
  3.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4. 深奥:言近旨~。
  5. 姓。
远 [ yuàn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登 dēng《國語辭典》

登 [ dēng ]

  1. 上、升。由低处到高处。如:「登山」、「登峰造极」、「一步登天」、「捷足先登」。《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宋·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词:「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 进用、提拔。《管子·小匡》:「退而察问其乡里,以观其所能,而无大过,登以为上卿之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昨者州前搥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 成熟。《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宋·苏轼〈荔支叹〉:「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4. 记录、刊载。如:「登记」、「登报」、「登帐」、「刊登」。
  5. 科举考试合格被录取。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登博学弘词科,工文章。」
  6. 收取别人物品时的敬词。如:「拜登厚赐」。
  7. 北方方言。指穿。如:「脚登长筒靴」。《文明小史·第四九回》:「上面套著枣红铁线纱夹马褂,底下登著缎靴。」
  1. 姓。如三国时蜀国有登定。
灵丘(靈丘)líng qiū
(1).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王逸 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 松 乔 ,携手俱游。”《云笈七籤》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
(2).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宋 朱熹 《秀野》诗:“出处知公有餘裕,未应辛苦谢灵丘。”参见“ 狐死首丘 ”。
(3).敬称祖墓。丘,丘墓。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頽,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
(4).地名。古代 齐国 边境邑名。《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 灵丘 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赵岐 注:“ 灵丘 , 齐 下邑。”
(5).地名。 汉 置县名。属 代郡 ,即今 山西省 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 周勃 ﹞因復击 豨灵丘 破之。” 南朝 梁 吴均 《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鵰 灵丘 下,驱马 鴈门 北。”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