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张田宋代〕《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沧浪池

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
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
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
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
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
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
芙容晴彩落,菡萏晚香浮。
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
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
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
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
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
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
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
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
山昏云尽宿,林暮鸟相投。
今夜中吴月,分光照薄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年华短发霜落征裘

年华(年華)nián huá
(1).年岁;年纪。 北周 庾信 《竹杖赋》:“ 潘岳 《秋兴》, 嵇 生倦游, 桓谭 不乐, 吴质 长愁,并皆年华未暮,容貌先秋。”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争奈年华兮值衰暮,况復朝臣兮无可谋。”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也知道年华不小,年华不小,怎奈这痴魔环绕,把聪明偷盗。”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庞儿不如照片上那么丰满,腰支也不如十年前‘二九年华’时的那般软款了。”
(2).岁月;时光。 唐 许稷 《闰月定四时》诗:“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宋 周邦彦 《过秦楼》词:“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3).谓春光。 唐 张嗣初 《春色满皇州》诗:“何处年华好,皇州淑气匀。韶阳潜应律,草木暗迎春。” 唐 唐彦谦 《曲江春望》诗:“杏艷桃娇夺晚霞, 乐游 无庙有年华。”
(4).指一年中的好时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画儿棚子》:“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5).年成。 清 李渔 《凰求凤·避色》:“具瑴玉之兼才,一任年华丰歉。”  ——《漢語大詞典》
欺 qī《國語辭典》

欺 [ qī ]

  1. 诈骗。如:「欺骗」、「诈欺」、「欺世盗名」、「自欺欺人」。《战国策·秦策一》:「反复东山之君,从以欺秦。」
  2. 凌辱、欺负。唐·姚合〈寄王度居士〉诗:「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公子倚势欺人,无所不至。」
  3. 压倒、胜过。唐·杜牧〈张好好诗〉:「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文欺百里奚,武胜秦姬辇。」
短发(短髮)duǎn fà
(1).稀少的头发。指老年。 唐 杜甫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随肩趋刻漏,短髮寄簪缨。”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过洞庭》词:“短髮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宛新彬 等注:“短髮,稀髮。”
(2).短头发。
(3).断发。剪短头发。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短髮之君,无杼首之貌;文身之民,禀蕞陋之质。” 周祖谟 校释:“短髮者,即断髮也,与文身为对文。”  ——《漢語大詞典》
霜落
唐 孟浩然 寻张五回夜园作 岁寒何用赏,霜落故园芜。
唐 王昌龄 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唐 李白 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唐 孟郊 旅次洛城东水亭 霜落叶声燥,景寒人语清。
唐 罗隐 秋晓寄友人 洞庭霜落水云秋,又汎轻涟任去留。
元 刘因 霜落 霜落清江一夜秋,觉来明月满江楼。  ——《骈字类编》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征裘 zhēng qiú
远行人所穿的皮衣。 元 范梈 《赠李山人》诗:“昔向 贵溪 寻讲鼓,又从 蓟郡 揽征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