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国事(國事)guó shì
国家的政事。《礼记·丧服大记》:“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国事,政令之施於一国,以治其人民者也。”《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唐 司空图 《有感》诗:“国事皆须救未然, 汉 家高阁漫 凌烟 。”《红楼梦》第十八回:“国事宜勤,暇时保养,切勿记念。”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 ——《漢語大詞典》
兴亡(興亡)xīng wáng
(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书·太甲下》:“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故吾按《春秋》而观成败,乃切悁悁於前世之兴亡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东周列国志》第一回:“英雄五霸闹 春秋 ,顷刻兴亡过手!”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2).专指衰亡。 唐 杜甫 《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鸡输稻粱。举隅见烦费,引古惜兴亡。” 唐 罗邺 《登凌歊台》诗:“高臺今日竟长閒,因想兴亡自惨颜。” 清 秋瑾 《宝剑歌》:“世无平权祗强权,话到兴亡眦欲裂。” ——《漢語大詞典》
人家 rén jiā
(1).他人之家。《国语·晋语二》:“ 里克 曰:‘弑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 韦昭 注:“因骄以裁制人之父子,吾不敢为也。”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故大屋移倾,则下之人,不待告令,各争其柱之。仁者,兼护人家者,且自为也。”
(2).民家,民宅。《史记·六国年表序》:“《诗》《书》所以復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 周室 ,以故灭。”《汉书·佞倖传·邓通》:“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朱子语类》卷九十:“ 广西 贺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
(3).住户。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4).家庭。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且 江 北人家素无积蓄。”《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5).家业。《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原説,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 闕九员外 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6).未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 《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 莲儿 选了家好人家。”
(7).别人;他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成 ( 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 《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8).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们”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9).对人称自己。 唐 张鷟 《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説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 《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漢語大詞典》
(2).民家,民宅。《史记·六国年表序》:“《诗》《书》所以復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 周室 ,以故灭。”《汉书·佞倖传·邓通》:“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朱子语类》卷九十:“ 广西 贺州 有一人家,共一大门,门里有两廊,皆是子房,如学舍僧房。”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
(3).住户。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宋 余靖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诗:“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刘大白 《旧梦》诗:“小草,你妆饰了富贵人家底庭园,却受够了他们底芟夷和蹂躏。”
(4).家庭。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且 江 北人家素无积蓄。”《红楼梦》第七回:“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人家不象个人家,吃饭连张桌子也没有。”
(5).家业。《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们原説,与他夺了人家,要谢我们一千银子。”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想我家自从高祖 闕九员外 靠着天理,做起一分人家。”
(6).未嫁前的夫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 江小娘 在家,初意要替他寻个人家,急切里凑不着巧。”《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嘱咐他见了姑娘,千万莫问他有人家没人家的这句话,是个入门问讳的意思。” 田汉 《获虎之夜》:“现在也不必恨他了,反而叫我们给 莲儿 选了家好人家。”
(7).别人;他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成 ( 李成 )官至尚书郎,其山水寒林,往往人家有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岂知你所为不义若此!点污了人家儿女,岂是君子之行!” 闻一多 《画展》:“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8).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 他 ”或“他们”相近。如:你快去吧,人家快要等死了。
(9).对人称自己。 唐 张鷟 《游仙窟》:“人家不中物,渐渐逼他来。”《西游记》第三一回:“你这泼猴,其实惫懒!怎么上门子欺负人家!”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説是个武弁人家。”《儒林外史》第一回:“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 朱自清 《笑的历史》:“又过了三四年,她们告诉我,姑娘人家要斯文些,笑是没规矩的。” ——《漢語大詞典》
成败(成敗)chéng bài
(1).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一》:“及迫急, 世祖 为画成败,皆从所言。”《旧唐书·李密传赞》:“及 偃师 失律,犹存麾下数万众,苟去猜忌,疾趣 黎阳 ,任 世勣 为将臣,信 魏徵 为谋主,成败之势,或未可知。”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后世功 禹 而忘 鯀 ,是执於成败之见耳。” 郁达夫 《病闲日记》:“此番上 上海 后,当戒去烟酒,努力奋斗一番,事之成败,当看我今后立志之坚不坚。”
(2).指失败。用于偏义。《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 ——《漢語大詞典》
(2).指失败。用于偏义。《后汉书·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 ——《漢語大詞典》
运数(運數)yùn shù
命运;气数。 汉 荀悦 《申鉴·俗嫌》:“终始,运也;短长、数也。运数,非人力之为也。” 唐 白居易 《薛中丞》诗:“况闻善人命,长短繫运数。”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他(大家族制)的崩颓破灭,也是不能逃避的运数。” ——《漢語大詞典》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逃 táo《國語辭典》
逃 [ táo ]
动- 离开、跑走。如:「逃跑」、「逃走」、「畏罪潜逃」。《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谢该传》:「猥使良才抱朴而逃」。
- 躲避。如:「逃避」。《孟子·公孙丑上》:「不目逃。」唐·杜甫〈飞仙阁〉诗:「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