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郑燮清代〕《念奴娇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後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平久已生出

太平 tài píng
(1).谓时世安宁和平。《吕氏春秋·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寧。”《史记·秦始皇本纪》:“黔首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 唐 温庭筠 《长安春晚》诗之二:“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
(2).泛指平静无事。《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店主人见 张 客无事,偶语及此房内曾有妇人縊死,往往作怪,今番却太平了。” 巴金 《家》三九:“带着那么多银元,路上很不方便。幸而最近这一路还太平。”
(3).谓高低、胜负。《秦併六国平话》卷中:“ 周霸 不赶,在阵上高叫:‘ 秦 将愿出阵分过太平。’”《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若有良将,愿求出阵,定个太平。”  ——《漢語大詞典》
隆 lóng《國語辭典》

隆 [ lóng ]

  1. 豐富、盛大。如:「隆重」。《淮南子·繆稱》:「趙宣孟以束脯免其軀,禮不隆而德有餘。」
  2. 深厚。如:「隆冬」、「隆恩」、「隆情厚誼」。
  3. 興起、興盛。如:「興隆」、「隆盛」。
  4. 高起的。如:「隆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1. 增高。如:「隆鼻」。《戰國策·齊策一》:「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2. 崇尚、尊崇。《荀子·勸學》:「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宋·王之道〈漁家傲·老老恩波今及老〉詞:「隆孝道,慕踰五十前王少。」
  1. 形容雷聲或爆炸聲。如:「只聽到轟隆一聲巨響,整排房子夷為平地。」漢·王充《論衡·雷虛》:「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
  1. 姓。如明代有隆光祖。
万 ( 萬 ) wàn/mò《國語辭典》

万 [ mò ]

  1. 參見「万俟 」條。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曹 cáo《國語辭典》

曹 [ cáo ]

  1. 古代訴訟時,稱原告和被告兩方為「兩曹」。
  2. 古代分科辦事的官署部門或官職。《續漢書志·第二六·百官志三》:「成帝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文明小史·第七回》:「現在的人,都把知府看得是個閑曹。」
  3. 群眾、同伴。《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輿臣,使曹逃。」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三首之一:「白石素沙亦相蕩,哀鴻獨叫求其曹。」
  4. 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西部。
  5. 姓。如三國時魏有曹植。
  1. 等輩、儕類。如:「爾曹」、「吾曹」、「女曹」。《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卿曹與我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
  1. 共同、一齊。《國語·周語下》:「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
久已 jiǔ yǐ
早就。 清 恽敬 《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霽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 张金凤 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起魂儿来,一时摆佈不开了。”如:这件事我久已忘了。  ——《漢語大詞典》
生出 shēng chū
犹出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嵩 ﹞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