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郑燮清代〕《念奴娇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翁仲 wēng zhòng
传说 秦始皇 初兼天下,有长人见于 临洮 ,其长五丈,足迹六尺,仿写其形,铸金人以象之,称为“翁仲”。见《淮南子·氾论训》 高诱 注。后遂称铜像或石像为“翁仲”。《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景初 元年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大发铜,铸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於司马门外。” 唐 柳宗元 《衡阳赠别梦得》诗:“ 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中。” 宋 陈师道 《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诗:“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武肃王墓》:“华表一对,石马石羊石虎俱全,石翁仲两对,石将军一对,享堂五楹。”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她并不变动她的深思的姿态,也一声儿不响,活像一尊无感情无知觉的墓前的翁仲。”  ——《漢語大詞典》
衣冠 yī guān
(1).衣和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管子·形势》:“言辞信,动作庄,衣冠正,则臣下肃。”《史记·孔子世家》:“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 孔子 衣冠琴车书,至于 汉 二百餘年不絶。”
(2).泛指衣着,穿戴。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元无有》:“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 明 钱澄之 《客祁门寓十王寺杂咏》:“颇羡村翁古,衣冠似 汉 年。” 徐迟 《入峡记》:“船上的人是和船只一样爱清洁,而且总是衣冠端正的。”
(3).专指礼服。 包天笑 《钏影楼回忆录·记青州府中学堂(二)》:“我穿了素服,没有衣冠,有所不便。”
(4).代称缙绅、士大夫。《汉书·杜钦传》:“ 茂陵 杜鄴 与 钦 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 钦 为‘盲 杜子夏 ’以相别。” 颜师古 注:“衣冠谓士大夫也。” 唐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诗:“ 吴 宫花草埋幽径, 晋 代衣冠成古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高公 见他説罢,晓得是衣冠中人,遭盗流落,深相怜悯。” 高旭 《元旦》诗:“剧怜肝胆存屠狗,失笑衣冠尽沐猴。”
(5).借指文明礼教。《宋史·胡铨传》:“ 秦檜 ,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说下》:“知大地之广,则能敬佛;知圣王之道,行於衣冠文物之邦,则不为怪谬之谬,谓三教同源。”
穿衣戴冠。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孔子 见 子桑伯子 , 子桑伯子 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説而文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华原郡王 , 燕王 子也,性好昼睡,每自旦酣寝,至暮始兴,盥濯櫛漱,衣冠而出。”《花月痕》第五十回:“ 荷生 衣冠升帐,中军传呼 倭 目一人进见。”  ——《漢語大詞典》
狮麟(狮麟)
柳泌玉清行狮麟威赫赫鸷凤影翩翩  ——《骈字类编》
头角(頭角)tóu jiǎo
(1).犹头绪,端绪。《礼记·学记》“开而弗达” 汉 郑玄 注:“开,为发头角。” 孔颖达 疏:“开,谓开发事端。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又《吴书》虽已有头角,敍赞未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然此等復不谓挺无所知也,皆復粗开头角,或妄沽名。”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湖北 革命日露头角, 谭人凤 衔 孙中山 命来 鄂 视察,籍策其成。”
(2).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妻 李氏 ,生子纔七岁,头角秀异,天资聪敏,取名 世道 。”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 冰心 《我的邻居》:“几年来她的一切进步都很快……在文学界上渐渐的露了头角。”
(3).指优胜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
(4).指出众;优胜。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 举举 、 降真 是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待和你争甚么头角,辩甚的衷肠,惜甚的皮毛。”
(5).头上长的角。 宋 苏轼 《陈守道》诗:“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 宋 苏舜钦 《和菱溪石歌》:“麒麟才生头角异, 混沌 虽死窍凿存。”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6).指头额、额角。 清 荒江钓叟 《月球殖民地》第四回:“各自争先出外,也有挤破头角的,也有跌伤手足的,也有落下釵环首饰的。”
(7).指物体顶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
(8).梳在儿童头顶两旁的发辫。《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揪着头角儿拖到前边,凿了两个栗爆。”
(9).借指童年。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祖母欧阳氏加赠夫人》:“至其詒厥孙谋,辟咡相詔,能使节义道德之士,出于襁褓头角之中。”
(10).指面貌。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我原籍 绍兴 ,本姓 石氏 ,不如返舍归宗,立志功名,改换头角,然后来报讐雪耻便了。”  ——《漢語大詞典》
静锁(静锁)
唐 吴融 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 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锁圆灵象纬沈。  ——《骈字类编》
苔痕 tái hén
苔藓滋生之迹。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 宋 张耒 《无题》诗之一:“出门蹄道苔痕满,隐几书尘鼠蹟多。” 清 龚自珍 《鹊楼仙》词:“安排疏密,商量肥瘦,自劚苔痕辛苦。” 郁达夫 《偶过西台有感》诗:“偶向西臺臺畔过,苔痕犹似泪淋痕。”  ——《漢語大詞典》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绿 [ lù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