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涔涔积雨阕,惨惨余寒增。

司马光宋代〕《夜坐

春阳气示胜,重为阴所乘。
涔涔积雨阕,惨惨余寒增。
流云郁不开,烈风尚凭陵。
夜阑闭户牖,青晕生昏烟。
僮仆悉已眠,书几久欹凭。
涉猎阅旧闻,暂使心魂澄。
有如行役归,丘园恍重登。
又如远别离,邂逅逢友朋。
嗟嗟宦游子,何异鱼人罾。
夺其性所乐,强以所不能。
人生本不劳,苦初外物绳。
坐愁清日出,文墨来相仍。
吏徒分四集,仆仆如秋蝇。
烦中剧沸鼎,入骨真可憎。
安得插六翮,适意高习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涔涔积雨惨惨余寒

涔涔 cén cén
(1).雨不止貌。《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 《苦雨赋》:“瞻中塘之浩汗,听长霤之涔涔。”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云气接 崑崙 ,涔涔塞雨繁。” 宋 司马光 《夜坐》诗:“涔涔积雨闋,惨惨餘寒增。”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槛外寒江百丈深,一龕侧塞雨涔涔。”
(2).形容泪、血、汗等液体不断流出或渗出貌。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 江生 魂黯黯,泉客泪涔涔。” 清 袁枚 《新齐谐·水定庵牡丹》:“取所佩刀截之,花未断而拇指伤,血涔涔下。” 李半农 《敲冰》诗:“头上的汗,涔涔的向冰冷的冰上滴。”
(3).天色阴沉貌。 宋 黄庭坚 《送杜子卿归西淮》诗:“雪意涔涔满面风, 杜郎 马上若征鸿。”
(4).形容胀痛烦闷。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惠吉异术》:“县丞 江定国 母 吕氏 有眩疾,每发,头涔涔不可忍。” 茅盾 《虹》七:“这种感想便闯到 梅女士 心里,使她好久不能成眠;每次是在头涔涔然发胀以后,被一个咬嘴唇的狞笑赶走。”  ——《漢語大詞典》
积雨(積雨)jī yǔ
犹久雨。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今岁之秋,积雨弥月, 河 不大溢。” 元 萨都剌 《玉山道中》诗:“积雨千峰霽,溪流两岸平。” 清 姚鼐 《游媚笔泉记》:“以岁三月上旬,步循谿西入,积雨始霽,谿上大声漎然。” 杨绛 《干校六记·冒险记幸》:“连片的田里都有沟;平时是干的,积雨之后,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渠。”  ——《漢語大詞典》
阕 ( 闋 ) què
阕 [ què ]
  1. 停止,终了:乐~。服~(古代三年之丧满)。
  2. 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
惨惨(慘慘)cǎn cǎn
(1).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郑玄 笺:“惨惨,犹戚戚也。” 唐 戴叔伦 《边城曲》:“胡笳听彻双泪流,羈魂惨惨生边愁。” 宋 苏轼 《送李公择》诗:“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 沈从文 《边城》十六:“他惨惨的说:‘我有什么卓见可说,这是天意!’”
(2).昏暗貌。惨,通“ 黲 ”。《文选·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李善 注:“《通俗文》曰:‘暗色曰驂。’惨与黲古字通。” 唐 司空图 《河上》诗之一:“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 明 李梦阳 《台寺夏日》诗:“积雪洞门常惨惨,炎天松柏转萧萧。” 洪深 《赵阎王》第三幕:“寂寂深夜,惨惨微月,层层古木,一株株危然耸立。”
(3).引申为阴森萧瑟貌。 宋 范成大 《白狗峡》诗:“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但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只闻鬼哭神号,不见天清日朗。” 高长山 《雪夜“拉驴”》:“森林中阴风惨惨,寒气逼人。”  ——《漢語大詞典》
余寒(餘寒)yú hán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氷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诗:“小雨重三后,餘寒百五前。” 沙汀 《淘金记》十四:“等到早上的余寒退了,寡妇全家人便都从内室里走出来,散坐在太阳下面。”  ——《漢語大詞典》
增 zēng《國語辭典》

增 [ zēng ]

  1. 加多。如:「倍增」、「递增」、「激增」、「有增无减」。
  1. 重叠的。《文选·扬雄·甘泉赋》:「增宫㟥差。」《文选·郭璞·游仙诗一九首之五》:「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通「层」。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