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气象殊朝夕,兴居错晦月。

司马光宋代〕《次韵和邻几秋雨十六韵

气象殊朝夕,兴居错晦月。
混元初不宰,霪雨浩无程。
垫隘宁天意,咨嗟固物情。
晏{温氵换日}方有望,蔚荟已随生。
杲杲升还隐,凄凄断复行。
乱莎长被径,荒藓绿缘甍。
辙迹康庄绝,潢污垅亩平。
茅茨不足庇,禾黍若为成。
蟋蟀颓墙泣,伊威坏灶盈。
乘时众鸥舞,得意怒蛙鸣。
牛马谁分异,萧兰已混并。
居闲犹叵度,负重况遐征。
舟泊种无渚,轮摧路有坑。
轑羹愁病妇,炀灶拥寒婴。
灾不妨明德,神应格到诚。
淳光终下烛,时藿久心倾。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气象朝夕兴居

气象(氣象)qì xiàng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风雨云烟,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漢語大詞典》
殊 shū《國語辭典》

殊 [ shū ]

  1. 斬首、殺死。《說文解字·歺部》:「殊,死也。」清·段玉裁·注:「凡漢紹云殊死者,皆謂死罪也。死罪者,首身分離,故曰殊死。」《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傳》:「或夷由未殊,顛狽頓躓,蝡蝡蟫蟫。」
  2. 斷絕。《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斷其後之木而弗殊。」《漢書·卷八·宣帝紀》:「蓋聞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3. 超過。《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母氏年殊七十。」唐·章懷太子·注:「殊,猶過也。」《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
  4. 區別。《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三國魏·曹植〈節遊賦〉:「觀靡靡而無終,何渺渺而難殊。」
  1. 不同的、互異的。如:「殊途同歸」。《易經·繫辭下》:「天下同歸而殊塗。」《史記·卷二十四·樂書》:「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
  2. 特別的、異常的。如:「殊榮」。《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弱冠有殊操,為嵇康所重。」《資治通鑑·卷四二·漢紀三十四·光武帝建武八年》:「帝聞而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高會,待融等以殊禮。」
  1. 拚死、決死。《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2. 非常、極、甚。如:「殊為失當。」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武彝山日記》:「泉從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3. 猶、尚。《文選·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唐·白居易〈早蟬〉詩:「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朝夕 zhāo xī
(1).早晨和晚上。《国语·晋语八》:“朝夕不相及,谁能俟五。” 韦昭 注:“言朝恐不及夕。”《后汉书·赵咨传》:“是以通人达士,鉴兹性命,以存亡为晦明,死生为朝夕,故其生也不为娱,亡也不知戚。” 唐 沈佺期 《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风烟万里隔,朝夕几行啼。”
(2).谓早晚朝见。《诗·小雅·雨无正》:“邦君诸侯,莫肯朝夕。” 郑玄 笺:“王流在外,三公及诸随王而行者,皆无君臣之礼,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
(3).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诗·小雅·北山》:“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新近左右,翫习於朝夕。” 宋 司马光 《祭郭侍读文》:“呜呼!惟公之德,清夷纯白,恪慎匪懈,勤劬朝夕。”
(4).犹言一朝一夕。形容短时间。《国语·晋语二》:“夫 晋国 之乱,吾谁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为朝夕之急。”《后汉书·皇甫嵩传》:“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 宋 梅尧臣 《送石昌言学士》诗:“使君东下只朝夕,父老走迎无后先。”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燕雀处堂朝夕计, 延秋门 外走踆踆。” 毛泽东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5).时时,经常。《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 陇州 地与 吐蕃 接,旧常朝夕相伺,更入攻抄。”《红楼梦》第一○三回:“倘荷不弃,京寓甚近,学生当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 巴金 《人民友谊的事业》:“离开这个国家,我感到留恋,离开朝夕陪同我们活动的 法国 朋友,我感到痛苦。”
(6).指时日,光阴。《后汉书·郑玄传》:“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 唐 杨巨源 《失题》诗:“何事慰朝夕,不踰诗酒情。” 宋 王禹偁 《答张扶书》:“又四年之中,再为謫吏,顿挫摧辱,殆无生意,以私家衣食之累,未即引去,黽勉於簿书间,以度朝夕,尚有意讲道而评文乎?” 元 黄玠 《题江山归兴图》诗自注:“《弁山小隐吟録》自序: 霅水 之阳, 弁山 之下,有丘岑蔚,思构数楹,以寄朝夕。”
(7).指度日之需。《南史·袁湛传》:“母 琅邪 王氏 ,太尉长史 诞 之女也。躬事绩纺,以供朝夕。”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妾在襁褓,母兄次没,唯一庄在 宋城 南,与乳母 陈氏 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 明 徐榜 《济南纪政·烛冤》:“ 淄川 有年,易於糊口,汝妻归我,我与汝钱供朝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瑶涇 有好博者,贫至无甑。夫妇寒夜相对泣,悔不可追。夫言,此时但有钱三五千,即可挑贩给朝夕。”
(8).指东和西。亦借指方向。《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贾公彦 疏:“言朝夕即东西也。南北正则东西亦正,故兼言东西也。”《晏子春秋·杂下五》:“古之立国者,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哉!” 吴则虞 集释:“ 于鬯 云:朝有东义,夕有西义。”《韩非子·有度》:“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陈奇猷 集释:“朝夕犹言东西,日朝出自东,夕入於西,故以朝夕为东西也。”
(9).古代测日影以定方向的仪器。《管子·七法》:“不明於则而欲出号令,犹立朝夕於运均之上,檐竿而欲定其末。” 尹知章 注:“均,陶者之输(轮)也。立朝夕,所以正东西也。今均既运,则东西不可準也。”《墨子·非命上》:“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 孙诒让 间诂:“言运钧转动无定,必不可立表以测景。”  ——《漢語大詞典》
兴居(興居)xīng jū
指日常生活。犹言起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食饮有度,兴居有节。” 宋 秦观 《与苏公先生简》:“去冬伏奉所赐教,旋又 李献甫 过此,甚得兴居之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 封 亦惻惻,讯 十一娘 兴居。”  ——《漢語大詞典》
错 ( 錯 ) cuò
错 [ cuò ]
  1. 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觉。~怪。不~。~爱。将~就~。
  2. 交叉着:交~。~乱。~杂。~综(纵横交叉)。~动。~落(交错纷杂)。盘根~节。
  3. 叉开:~开。~车。~过机会。
  4.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5. 打磨玉石:攻~。
  6. 镀金、银,涂饰:~金。~银。~彩镂金。
晦 huì《國語辭典》

晦 [ huì ]

  1. 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称为「晦」。《左传·成公十六年》:「陈不违晦。」晋·杜预·注:「晦,月终,阴之尽。」《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2. 夜晚。如:「风雨如晦」。《国语·鲁语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1. 昏暗。如:「幽晦」、「昏晦」。《楚辞·屈原·九歌·山鬼》:「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
  2. 不显明。如:「隐晦」、「词句晦涩」。《镜花缘·第八○回》:「妹子以为此谜做的过晦,即使姊姊精于歧黄,也恐难猜。」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