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卷 juàn/juǎn《國語辭典》
卷 [ juàn ]
名- 古時書籍寫在絹帛或紙上,捲起來收藏,因此通稱書籍為「卷」。如:「手不釋卷」、「開卷有益」。
- 指書有分卷的每一單獨部分。如:「卷一」、「卷二」、「第一卷」、「第二卷」。
- 可以捲起來的書、畫。如:「經卷」、「手卷」、「畫卷」、「山水長卷」。
- 公私機構的公事文件。如:「卷宗」、「案卷」、「文卷」、「調卷」。
- 考試測驗的題紙。如:「試卷」、「考卷」。
- 量詞。計算字畫書籍的單位。如:「藏書三萬卷。」唐·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卷 [ quán ]
形- 彎曲的。如:「卷枝」、「卷雲」、「卷曲」。
- 好。《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漢·毛亨·傳:「卷,好貌。」
卷 [ juǎn ]
動- 把質地軟的物品裹曲。如:「卷起袖子幹活。」、「把這畫卷起來。」通「捲」。
- 收藏。如:「卷藏」。唐·柳宗元〈梓人傳〉:「則卷其術,默其智,悠爾而去。」通「捲」。
- 形狀卷曲的東西。如:「花卷」、「麻花卷」、「銀絲卷」。通「捲」。
- 可產生卷曲效果的器物。如:「髮卷」。
- 量詞。計算成卷物品的單位。如:「兩卷底片」、「三卷衛生紙」。
旗 qí《國語辭典》
旗 [ qí ]
名- 装在竿上,有特别图案,作为某种标帜或号令的布帛或纸。如:「国旗」、「旌旗」、「令旗」、「摇旗呐喊」。《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宋·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词:「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 清代军队的部署单位。参见「[[八旗]]」条。
- 清代蒙古的行政区域。相当于「县」。参见「盟旗制度 」条。
- 姓。如汉代有旗光。
遮 zhē《國語辭典》
遮 [ zhē ]
動- 阻擋、攔阻。如:「遮擋」。《說文解字·辵部》:「遮,遏也。」《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超伏兵遮擊,盡殺之,持其使首以示謝。」
- 掩蓋、掩蔽。如:「遮蓋」、「遮掩」。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 此。宋·陸游〈點絳脣·采藥歸來〉詞:「江湖上,遮回疏放,作個閒人樣。」通「這」。
遮 [ zhě ]
動- 北平方言。指掩飾、掩蓋。如:「遮羞」、「酸能遮鹹」。
- 北平方言。指搪塞。如:「找個藉口來遮一遮他,免得他吵鬧不休。」
虏 ( 虜 ) lǔ
虏 [ lǔ ]
- 俘获:~获。俘~。(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 俘获的人。
-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塞 sāi/sài/sè《國語辭典》
塞 [ sè ]
动- 阻隔不通。如:「堵塞」、「阻塞」、「闭塞」。《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充满。如:「充塞」。《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 推托、应付。如:「搪塞」、「塞责」。
- 补救。《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塞 [ sài ]
名- 险要的地方。如:「要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 边境。如:「边塞」、「关塞」。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酬报神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通「赛」。
塞 [ sēi ]
- (一)之又音。
塞 [ sāi ]
名-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如:「瓶塞」、「活塞」、「软木塞」。也称为「塞子」。
- 填满空隙。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 受阻不畅。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歇马(歇馬)xiē mǎ
(1).休息的马。 北周 庾信 《归田》诗:“树荫逢歇马,渔潭见酒船。”
(2).休息;小驻。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小生 任继图 到此 大悲寺 中歇马,壁间写下一词释闷。”《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近邑 小沛 ,乃 备 昔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水浒传》第十二回:“不如祗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喫酒肉,同做好汉。”
(3).贬谪闲居。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谁想 安石 将小官《满庭芳》奏与圣人,贬小官 黄州 歇马。”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三折:“近闻京师有四丞相,因打 李圭 ,如今贬在 济南府 歇马。”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此人驍勇,胆略过人,善能骑射,先帝手中,待罪在 云中 歇马。”
(4).停止活动。《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有几个鏢行的朋友请我跟他们走鏢,走了两年,我就自己立了字号,单身出马整整走了六十年……我説这可该收了。便预先给各省捎下书子去説,来年一定歇马。” ——《漢語大詞典》
(2).休息;小驻。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二折:“小生 任继图 到此 大悲寺 中歇马,壁间写下一词释闷。”《三国演义》第十三回:“近邑 小沛 ,乃 备 昔屯兵之处,将军不嫌浅狭,权且歇马,如何?”《水浒传》第十二回:“不如祗就小寨歇马,大秤分金银,大碗喫酒肉,同做好汉。”
(3).贬谪闲居。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谁想 安石 将小官《满庭芳》奏与圣人,贬小官 黄州 歇马。”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三折:“近闻京师有四丞相,因打 李圭 ,如今贬在 济南府 歇马。”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此人驍勇,胆略过人,善能骑射,先帝手中,待罪在 云中 歇马。”
(4).停止活动。《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有几个鏢行的朋友请我跟他们走鏢,走了两年,我就自己立了字号,单身出马整整走了六十年……我説这可该收了。便预先给各省捎下书子去説,来年一定歇马。” ——《漢語大詞典》
受降城 shòu xiáng chéng
城名。 汉 唐 筑以接受敌人投降,故名。 汉 故城在今 内蒙古 乌拉特旗 北; 唐 筑有三城,中城在 朔州 ,西城在 灵州 ,东城在 胜州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贰师将军 广利 西伐 大宛 ,而令因杅将军 敖 筑 受降城 。”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 迴乐峰 前沙似雪, 受降城 外月如霜。”《新唐书·张仁愿传》:“时 默啜 悉兵西击 突骑施 , 仁愿 请乘虚取漠南地,於 河 北筑三 受降城 ,絶虏南寇路。” 明 敖英 《塞上曲》:“ 受降城 上月,暮色隐悲笳。”亦省作“ 受降 ”。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岂直 受降 可筑, 涉安 启土而已哉!” 宋 黄庭坚 《奉答谢松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世方尊两耳,未敢筑 受降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