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日(風日)fēng rì
(1).风与日。谓风吹日晒。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漢語大詞典》
(2).指天气;气候。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今朝风日好,宜入 未央 游。” 清 卓尔堪 《醉花阴》词:“风日近清明,几片榆钱,都算鶯儿俸。”
(3).犹风光。 唐 杜审言 《春日京中有怀》诗:“寄语 洛城 风日道,明年风色信还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枕》:“ 元 陈孚 诗:‘ 居庸 万马绕山前,未许苍苔睡晏然。见説 华山 风日好,何如移伴白云眠。’” 清 姚鼐 《赠孙雨窗》诗:“茶香竹净好风日,请我俛仰前贤旁。”参见“ 风光 ”。 ——《漢語大詞典》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清和(清龢)qīng hé
清静和平。《隶续·汉司空掾陈寔残碑》:“ 陈寔 仲躬 者,含圣喆之清龢。”参见“ 清和 ”。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漢語大詞典》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前蜀 韦庄 《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正是清和好时节,不堪离恨 剑门 西。” 宋 潘元质 《丑奴儿慢》词:“愁春未醒,还是清和天气。” 李大钊 《青春》:“远从 瀛岛 ,反顾祖邦,肃杀鬱塞之象,一变而为清和明媚之象矣。”
(2).清静和平。形容升平气象。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梁书·止足传·陶季直》:“﹝ 陶季直 ﹞出为冠军司马, 东莞 太守,在郡号为清和。”
(3).清静和平。形容人的性情。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君膺皇灵之清和,受明哲之上姿。”《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南史·梁纪上·武帝上》:“皇考外甚清和,而内怀英气。”
(4).(声音)清越和谐。《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镜纯粹之至精,聆清和之正声。” 李周翰 注:“聆,听也,言天下謌謡清和之正声。” 汉 王逸 《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文选·嵇康〈琴赋〉》:“清和条昶,案衍陆离。” 张铣 注:“言琴声清和有调。”《初学记》卷三十引 晋 傅玄 《蝉赋》:“声嚖嚖以清和兮,遥自託乎兰林。”
(5).(诗文)清新和顺。 宋 苏轼 《〈邵茂诚诗集〉叙》:“余读之,弥月不厌,其文清和妙丽,如 晋 宋 间人。”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七:“ 海刚峯 严厉孤介,而诗却清和。” 清 姚鼐 《〈恬庵遗稿〉序》:“观察出其文,读之清和恬雅,有越俗之韵。”
(6).农历四月的俗称。 明 卢象升 《与蒋泽垒先生书》之四:“家大人于清和闰月初二日抵 白登 公署。”一说指农历二月。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盖指二月也。 小谢 诗因之,故曰:‘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今人删去‘犹’字,而竟以四月为‘清和’。” 清 胡鸣玉 《订讹杂录·清和月》:“二月为清和。 张平子 《归田赋》:‘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谢灵运 诗:‘首夏犹清和。’今以四月当之。” ——《漢語大詞典》
小 xiǎo《國語辭典》
小 [ xiǎo ]
形- 與「大」相對:➊ 體積、數量、力量等方面不大的。如:「小城」、「小人物」。《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➋ 年輕、幼稚的。如:「年紀小」、「小伙子」。《晉書·九二·文苑傳·趙至傳》:「我小,未能榮養。」➌ 排行最後或地位較低的。如:「小官」、「這兩位是我二弟和小妹。」、「小妹!請你把帳單拿過來。」➍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恕小民直言。」、「小的不敢!」、「小店」、「小兒」。
- 邪惡的人、壞人。《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龔遂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
- 小孩、年幼者。如:「一家老小」。《詩經·小雅·楚茨》:「既醉既飽,小大稽首」。
- 妾。如:「嫁給人家當小的。」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五齣》:「你可知老相公年來因少男兒,常有娶小之意。」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輕視。《左傳·桓公十三年》:「將自用也,必小羅。」唐·李白〈送長沙陳太守〉詩二首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 稍微。表示程度不深。如:「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尘滓(塵滓)chén zǐ
(1).比喻世间烦琐的事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 唐 李德裕 《舴艋舟》诗:“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诗中有僧,但取其幽寂雅澹,可以装点景致;有仙,但取瀟洒超脱,可以摆落尘滓。”
(2).比喻卑贱。《魏书·李谐传》:“虽邇傒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南史·刘敬宣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3).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直造尘滓际,万秽浇我身。” 宋 许顗 《彦周诗话》:“珍泉幽涧,澄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卑贱。《魏书·李谐传》:“虽邇傒尘滓,而赏许云霞。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闕而为家。”《南史·刘敬宣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
(3).喻污秽或污秽的事物。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太霞鬱紫盖,景风飘羽轮;直造尘滓际,万秽浇我身。” 宋 许顗 《彦周诗话》:“珍泉幽涧,澄泽灵沼,可爱可喜,无一点尘滓。”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漢語大詞典》
侵 qīn《國語辭典》
侵 [ qīn ]
動- 強力進犯。如:「侵略」、「侵犯」、「侵占」、「入侵」。《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豪暴侵淩孤弱,恣欲自快。」
- 逼近。唐·杜牧〈旅宿〉詩:「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宋·陸游〈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 親近。《水滸傳·第三二回》:「相貌堂堂強壯士,未侵女色少年郎。」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