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况更逢知己,蒋径梁园漫寂寥。
皓魄盈盈出绛霄,金茎孤倚夜迢迢。尊前风露清砧起,笛里关山一雁飘。
楚客狂歌飞白雪,燕台秋色晃银桥。合欢况更逢知己,蒋径梁园漫寂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合欢(合歡,合懽)hé huān
亦作“ 合懽 ”。亦作“ 合驩 ”。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漢語大詞典》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沈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漢語大詞典》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 「况 」的异体字。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动-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副-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动-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逢 féng《國語辭典》
逢 [ féng ]
动- 遭遇、碰上。如:「逢年过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 遇见。如:「相逢」、「久别重逢」。
- 用言语或行动讨好别人。如:「逢迎」。《孟子·告子下》:「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辽史·卷一○一·萧胡笃传》:「胡笃长于骑射,见天祚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其意。」
- 姓。如汉代有逢萌。
逢 [ péng ]
状- 参见「[[逢逢]]」条。
- 姓。如夏朝有逢蒙。
知己 zhī jǐ
(1).谓了解、赏识自己。《战国策·楚策四》:“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 伯乐 之知己也。”《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 宋 杨万里 《陈安行舍人阁学挽词》之一:“ 孝宗 最知己,交臂失城墉。” 巴金 《秋》六:“我没有一个指导我的先生,我也没有一个知己的朋友。”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漢語大詞典》
(2).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弹冠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唐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莫道山高水远无知己,你看海角天涯都有俺旧弟兄。” 鲁迅 《书信集·致山本初枝》:“我也常想看看 日本 ,但不喜欢让人家招待。也讨厌让便衣钉梢,只想同两三位知己走走。” ——《漢語大詞典》
蒋径(蒋径)
明 徐桂 咏蕉 根自苏台徙,阴生蒋径幽。 ——《骈字类编》
梁园(梁園)liáng yuán
(1).即 梁苑 。 西汉 梁孝王 的 东苑 。 唐 韦应物 《送李十四山东游》诗:“ 梁 楚 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立马望东道,白云满 梁园 。” 明 沈受先 《三元记·祝寿》:“嘆 金谷 、 梁园 ,多少繁华一梦中。” 清 顾炎武 《梁园》诗:“ 梁园 词赋想遗音,雕繢风流遂至今。” 章炳麟 《梁园客》诗:“闻道 梁园 客最豪,山中 谷永 太萧条。”参见“ 梁苑 ”。
(2).借指皇室的宅第园林。 唐 魏元忠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 梁园 。”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梁园 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3).指 汴京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宋 陈师道 《骑驴》诗之二:“独无 锦里 惊人句,也得 梁园 画作图。” 任渊 注:“ 梁园 ,指 汴京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拜辞了年高的父母,我一径的取应往 梁园 去。” 清 陈维嵩 《采桑子·正月十二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 杜陵 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捩影长空。 燕市 、 梁园 类转蓬。”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与 宗氏 的结合,时期估计当在 天宝 三年(公元744年),地点当在 梁园 ( 河南 开封 )。”
(4).指剧场,戏园。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贫道观看多时,见 洛阳 梁园棚内,有一伶人,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访求赞》套曲:“这构栏领鶯花独镇着乾坤内,便一万座梁园也到不得。” ——《漢語大詞典》
(2).借指皇室的宅第园林。 唐 魏元忠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诗:“大君敦宴赏,万乘下 梁园 。”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梁园 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3).指 汴京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宋 陈师道 《骑驴》诗之二:“独无 锦里 惊人句,也得 梁园 画作图。” 任渊 注:“ 梁园 ,指 汴京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拜辞了年高的父母,我一径的取应往 梁园 去。” 清 陈维嵩 《采桑子·正月十二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因和其韵》词:“ 杜陵 诸弟飘零甚,几阵离鸿。捩影长空。 燕市 、 梁园 类转蓬。”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 与 宗氏 的结合,时期估计当在 天宝 三年(公元744年),地点当在 梁园 ( 河南 开封 )。”
(4).指剧场,戏园。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一折:“贫道观看多时,见 洛阳 梁园棚内,有一伶人,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 元 汤式 《哨遍·新建构栏教访求赞》套曲:“这构栏领鶯花独镇着乾坤内,便一万座梁园也到不得。”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动-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形-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寂寥 jì liáo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 注:“寂寥,无形体也。”《楚辞·刘向〈九叹·惜贤〉》:“声嗷嗷以寂寥兮,顾僕夫之憔悴。” 王逸 注:“寂寥,空无人民之貌也。”《云笈七籤》卷二:“混元者,记事於混沌之前,元气之始也。元气未形,寂寥何有?”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2).寂静无声;沉寂。《古文苑·枚乘〈忘忧馆柳赋〉》:“鎗鍠啾唧,萧条寂寥。” 章樵 注:“鎗鍠,大音;啾唧,小音。并寂然无声。”《宋书·隐逸传论》:“若夫千载寂寥,圣人不出,则大贤自晦。” 唐 柳宗元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她为什么会在这寂寥无人的夜里,独自在海边的树林徜徉?”
(3).引申指死亡。 南朝 梁 费昶 《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 扬云 已寂寥,今君復弦直。”
(4).空旷;高远;辽阔。《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紜天地,寂寥宇宙。” 李善 注:“寂寥,旷远之貌也。”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閒。” 巴金 《利娜》:“上面永远是那个灰色的天,下面是那寒冷的、寂寥的、大雪封闭了的荒原。”
(5).恬静;淡泊。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王充 ﹞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有 宏达 先生者,恢廓其度,寂寥疏阔。”
(6).冷落萧条。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余生不欢娱,何以竟暮归,寂寥曲肱子,瓢饮疗朝饥。” 宋 苏轼 《乞赈济浙西七州状》:“ 熙寧 中饥疫,人死大半,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负,十人而九。若不痛加賑恤,则一方餘民,必在沟壑。” 明 李贽 《与弱侯焦太史书》:“此间自八老去后,寂寥太甚,因思向日亲近善知识时,全不觉知身在何方,亦全不觉欠少甚么,相看度日,真不知老之将至。”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这里对于左翼文艺,是压迫无所不至,然而别的文艺,却全然空洞无物,所以出版界非常寂寥。”
(7).谓稀疏;稀少。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 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合。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閲之累日而无穷焉。” 宋 叶适 《题潘彦庶群书辩证》:“余愧非精识,其《羣书辩证》,寂寥十数简,谓古人之书必待己而决,颇亦疑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坐是之故,而瑰瑋特絶之徒……羞与 噲 伍,是以此中人才,日就寂寥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